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木雕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與發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這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工藝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如何使傳統工藝美術更好的繼承與發展,則是一直困擾業內人士的重要問題。拘泥于傳統,就會失去市場;大膽創新,則會喪失文化意蘊,所以,對于傳統工藝美術該何去何從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本文以木雕為例,對工藝美術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中國人對木雕的喜愛程度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從木雕工藝的商品化生產去洞察傳統工藝美術的巨大價值,進而為傳統工藝的創新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瑰寶,它以其臻于完美的藝術風格影響著數以萬計的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血脈相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是中華民族實現騰飛的雙翼,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燈塔,因此,工藝美術虜獲了眾多海內外愛好者的芳心,要想使經典文化永葆生命力,就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將工藝美術的藝術價值進行充分發揮,做到“吐故納新”,不斷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木雕工藝,作為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正在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散發著自己的芳香與韻味,要想對木雕工藝進行一個字的概括,那就是“美”,這種美既依賴于木雕的品質,更依托于工藝者高超的技術,要想充分展現木雕之美,就要做到從多角度出發,實現對雕刻藝術、材料選取的優良保證,進而實現對工藝美術內涵的豐富與完善,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這一極具中華韻味的古老文化將會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一、工藝美術的概述及現狀分析
工藝美術是通過一些工藝原材料的運用,對一些主觀需要的藝術形式進行創造,以滿足人們對于文化和藝術的喜愛。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在古代社會,工藝美術與當時人們的生活存在著很大的關聯,從工藝美術中就能充分地看出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凝聚著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在商品化社會中,工藝美術的藝術樣式進行了創新,如刺繡、木雕、瓷器、剪紙等,在這些多樣化的形式下,人們的生活品質實現了高水平的發展。工藝美術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磨滅的燦爛一筆,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當前,它正以其無窮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作為價值不可估量的工藝美術,目前正面臨雙重挑戰,尤其是在商品化盛行的新時期,工藝美術是進行發展創新還是固本傳承呢?這一問題是工藝美術愛好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工藝美術發展與落后的決定性問題。傳統的工藝美術不斷在傳承中創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了不同的形式,這些形式所折射出來的正是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民眾的文化程度。工藝美術品在改革開放以來訂單量不斷提升,足跡可謂遍布于中國版圖的各個角落。與此同時,當時國家提倡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經濟促使人才數量和技藝不斷成熟。舊的技術和新的時代工藝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實現了工藝美術的新發展。我國工藝美術雖然傳承了上千年,但是這種藝術形式卻從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反而在新的時代要求下變得更富活力與生機。實際上,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一些挫折,只有如此才能夠在荊棘遍布的路上走得更加踏實、安穩。
二、木雕工藝的發展現狀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木雕工藝喪失基礎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生產方式實現了很大變化,致使傳統工藝喪失了存在的基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形式多是集體經濟為主,這種經濟模式多是將木雕工藝品進行集約化生產,生產積極性雖然實現了大規模調動,但是這種生產模式對工藝美術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國主張實施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的需求決定著木雕工藝品的生命價值,木雕工藝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單純依靠市場進行調節而不采取適當的保護,那么工藝美術終究會走向衰落,這就要求相關的企業在從事工藝美術創作過程中,要做到保護與傳承相結合,為木雕工藝的發展助力;在新的時代下,市場上的木質品種不斷豐富,而且工藝品多是經過嚴謹的機械化生產,具有高效率、批量化、高標準等特征,在迅速發展的木制品中,我國傳統的木雕工藝制作難以與規模化生產速度相匹敵,進而出現落后于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因此,在社會審美意識的不斷進步中,木雕工藝匠人要對自身能力進行提升,以滿足日趨完善的文化需求,所以,工藝匠人們要爭當木雕工藝的傳承者,實現工藝品文創產品的更新與發展。
(二)傳統木雕工藝人地位較低,繼承人嚴重缺乏
在歷史的不斷演變中,文化和思想實現了相互碰撞,一些新思想、新技藝逐漸迸發出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文化樣式造成了影響,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則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話題。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中,人們對于傳統工藝匠人存在著很大的偏見,在這種錯誤意識的引領下,木雕工藝者難以受到最起碼的尊重,并且這些工藝匠人的收入水平遠遠落后于普通的公司職員,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工藝匠人難以有效開展對木雕工藝的創新。同時,中國的學校過多地將知識的傳遞作為文化的主流,而對工藝實踐課程的開設則顯得捉襟見肘,在沒有充分啟蒙的情況,很多青年人對工藝美術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這就使他們對于此類文化的興趣不足,長此以往造成了木雕工藝繼承人的缺乏。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源于興趣的事物都能夠實現有效的發展,但是,針對目前我國木雕工藝而言,這種興趣氛圍較為缺乏,所以,要想實現對木雕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進行繼承人的培養尤為迫切。
三、木雕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一)適應經濟發展,鑄就國家文化軟實力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下,傳統的工藝品必須通過創新這一途徑進行自我革新,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不同的人具有著不同的文化審美,這就使工藝者要根據需求進行針對性創作,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傳統文化在進行傳承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到將文化與現代化設計元素進行融合,以適應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文化具有極強的民族性特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木雕工藝者在進行藝術作品創作的時候,要將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進行巧妙地運用,努力促成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目前,我國的木雕工藝品已經走出國門,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從各地紛至沓來,想要從木雕工藝品的發源地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這一工藝美術文化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創新,還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極大的契機。
(二)注重培養傳承人,傳播工匠精神
對于工藝美術而言,要想實現它的永續發展,就要求相關工藝者能夠將自己的技藝進行傳承。工藝美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文化遺產的屬性,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木雕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重要的不是對工藝品進行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要對其中的工藝進行傳承,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實現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當前,我國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盛行,眾多的流水線產品被創造了出來,如何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在這種日趨激烈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認識到木雕傳承人的培養問題,可以通過國家劃撥專項資金、工匠意識的培養等方式進行,使傳承者能夠真正體會木雕工藝的魅力,進而從思想上進行變革,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落到實處。
(三)變革傳統工藝,實現現代化加工
我國的傳統工藝影響深遠,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發展,傳統工藝一直都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社會中,木雕工藝作為傳統工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一直延續至今,木雕工藝多被用于建筑之中。傳統的工匠人在雕刻之前,多是在其它事物上進行雕刻,然后再進行實際創作,這種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木雕工藝品要想保持傳統文化風采,就需求工藝者進行不斷的探索,變革傳統的工藝手段,突破純手工的思想限制,可以適當地結合傳統的科學技術,進行規模化生產,以適應現代化市場的需求,文化的傳承形式具有多樣化特征,因此,要對中國文化進行現代化的加工,才能實現工藝美術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木雕工藝雖然發源已久,但歷久彌新。要想永遠保持工藝美術的魅力,就要做到從多角度進行考量,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創新活動,使其更好的適應變化中的經濟社會。實際上,我國的工藝美術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要想實現永續發展,就要深入洞察木雕工藝品愛好者的內心,進而實現木雕的商品化生產。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木雕工藝將會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最終為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陸光正.新時代工藝美術的創新發展之路——以東陽木雕產業為例[J].創意設計源,2018(4):28-31.
[2]賀超海.中國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
[3]關藝.當代木雕形式語言分析[D].沈陽大學,2016.
[4]劉春輝.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以木雕工藝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2):33-34.
[5]李志松.傳統工藝美術游走在繼承和創新之間[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2(21):70.
作者:黃建龍 單位: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