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設計教學現狀及完善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建筑設計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師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積累經驗,循序漸進,又要結合時代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創新思維的激發,本文將就建筑設計教學現狀以及完善方式進行討論。
【關鍵詞】建筑;設計;教學;現狀;完善
建筑設計包括多個環節的教學,前期調研、功能規劃、場地解析、空間形態、土地控制以及設計一體化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將建筑設計教學工作當做一個整體性來理解。
1建筑設計教學現狀
1.1生源問題
在很多高校的建筑設計相關生源往往在入學沒有經過摸底考試,對于建筑設計本身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所以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在邏輯思維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空間、色彩等方面仍有非常大的欠缺,繪圖技巧、色彩把握等方面都需要后續的教學來解決。
1.2師資力量
在建筑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沒有實際工作的經驗,甚至直接從相關師范或者高校畢業之后就走上教學的崗位,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水平較高但是實踐教學能力較差,有的高效教師隊伍人數較少,在建筑設計課程中教師對學生不能全面的引導和教育,這就造成教師辛苦,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1.3建筑設計課程安排在很多地方的院校,建筑設計的課程依舊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即為理論教學,設計作圖,改圖,評圖的基本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不可否認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實質性的改革。
2建筑設計教學的完善
2.1教學設計基礎
在建筑設計教學中,基礎設計教學是尤為重要的,在教學中,知識的積累是后續素質和能力體現的基礎,結合課本,建筑學概論以及設計概論等來向學生展示一些建筑設計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理論知識,設計小任務的設定主要圍繞建筑的空間認知、色彩搭配、材料建構等方面,從面積的對比、環境認知以及場地、道路、外觀的基本要素學習進行引導,利用課堂以及作業讓學生通過小的設計以及模型制作來實現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熟悉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例如多媒體技術等,通過形象有趣的方式來讓學生培養起初步的建筑設計理念,為后續的設計教學和工作打下基礎。
2.2建筑課程設計
在建筑課程設計教學工作中,因為有了教學設計的基礎,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將建筑的設計、計算機的繪圖技術以及構筑訓練等內容進行綜合,通過對房屋建筑學、畫法幾何以及建筑構造等學科的綜合來實現建筑理論與實踐的初步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專題設計的形式,例如小型住宅設計,活動中心,幼兒園等具有特色的方案,通過學生不同專題的設計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個過程教師要注意學生對于建筑形態的理解以及把握,通過相關設計手段來強化建筑的空間特征以及功能性,在模型的制作、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強調技術和空間構成法,注重環境和生態觀念的提醒和建筑的形象表達,視覺的表現在這一階段要不斷的強化和完善。學生不僅在學習中開發了自主學習的興趣、還總結了很多實踐經驗、掌握了一定的設計力法、提高了設計的綜合能力和職業上作能力。
2.3專題設計
這一過程是強化的階段,需要教師通過題目的設置來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把控和加強,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這一過程對于建筑的設計主要偏重于建筑的共性與特性,教師要發揮自己的經驗和優勢,采取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專題選擇可以從建筑設計構造、建筑當代設計、建筑古代保護設計、數字化城市設計、室內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專題的應用和選擇可以讓學生自主發揮,也可以進行小組的合作形式,最終得到設計成果,教師要對設計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造性的保護。
3設計與實踐的結合
在高年級的教學中注重建筑設計與實踐體系的結合,將學生的設計理論與日后的職業聯系起來,通過對課題或者實習過程中的設計來培養學生對建筑設計完整性的理解,幫助學生對社會中建筑設計大趨勢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建筑設計教學內容要以創造性的培養為皈依,凸顯建筑設計的社會性和個性化。所以相對于傳統的專業課程改革,設計與實踐體系的結合教學更應為成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通過有目的性的實踐方式來進行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引導和設計水平的提高,除了在課堂上的漸進性提高,在教學內容和框架下進行實踐來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突破,在這個過程中要制定教學的基本單元,在教學大范圍內進行師資的優化分配,將理論化較為優秀的教師與實踐性強的教師向搭配,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同時得到有效的提高,協調專業主干課與相關理論課的關系,通過縱向教學班和橫向教師群,改變設計課教學師生一對一的傳統封閉式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接觸更多教師,在開放的環境中擴大學生選擇教育信息范圍和思維交流機會,真正提高學生創造力。對相關職業實踐內容的培訓也酌情增加,促進教學的開放性,吸引相關建筑設計行業人員的加入,通過這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行業敏感度,校外的設計院、城市規劃等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成立相關指導部門,通過對行業動態的研究和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檢驗來彌補校內師資等方面的不足,通過講座、專家交流等形式來讓學生更為明確的接觸到行業的動態,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不足,從而為后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動力,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和專家、教師交流,通過項目的參與來實現自主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并且還能夠更好的融會貫通理論知識,強化畫圖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建筑學設計過程能夠尊重學生理論和素質的提升與發展,加強了教學與研究及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是培養開放性創造性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建筑設計教學的教學現狀分析,我們認識到建筑設計教學需要改善和優化的部分,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學以及設計理念,采取階段化、實踐性的教學方式,構建更為合理和高效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堅.高校公共教學建筑教學空間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2]孫一民,肖毅強,王國光.關于“建筑設計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1(03):32-34.
[3]陳喆,劉剛,張建.生態思想與建筑設計教學模式變革[J].建筑學報,2007(01):15-17.
[4]顧大慶.作為研究的設計教學及其對中國建筑教育發展的意義[J].時代建筑,2007(03):14-19.
作者:高瑋 單位: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