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分析與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分析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分析與實踐

        【摘要】中職學校屬于中國中等專業教育體系之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制度、經濟環境下產生的產物,在知識經濟時代,中職學校設立的“機械加工技術”課程屬于適應時展潮流的專業學科,對培養現代化技術型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仍然存有一定的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不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不佳,這不符合現代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迫切需要改革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分析實踐探究;中等專業教育

        引言:

        “機械加工技術”屬于數控專業、模具專業以及機電專業的核心課程,屬于一門介紹相關機械產品制造過程的綜合性技術課程,有著較強的實用性與較廣泛的應用范圍,在人才培養方面、教育教學方面,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該門課程理論知識枯燥難懂、知識點多,針對中職學生來講,學習難度較大、理解困難,與此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學生對機械制造技術了解太少,缺乏生產實踐經驗,再加上學校提供的設備和實訓場地少,儀器類型落后,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中職學生來講,存在著很大的教學難度。怎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記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水平,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以下為“機械加工技術”課程的重點內容:先進制造技術與裝配工藝、機床夾具設計基礎、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機械加工質量、金屬切削加工以及金屬切削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機械制造活動,掌握機械加工的基本知識與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并且要求學生能夠科學的選取機械加工方法、毛坯制備以及材料;具有產品配合、公差和質量的基本知識;可以現場解決生產工藝問題,選取科學的生產加工模式等[1]。筆者對知識點進行了梳理,總的來講有以下幾點:1.掌握金屬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機械加工方法;2.掌握機械加工主要設備的構造特征;3.掌握常用刀具種類和作用;4.掌握不同設備的加工范圍與基本運動;5.掌握機械加工和裝配的工藝知識;6.掌握零件加工工藝路線制定相關知識;7.掌握定位原理和主要機床夾具結構;8.掌握和本課程有關的技術標準與政策,了解機械加工新技術的發展趨勢;9.初步具有依據加工對象科學選取工藝裝備與普通機床的能力;10.初步具有常見零件加工工藝操作能力;11.可以分析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常見質量問題,掌握獲取零件精度的方法;12.初步具有常見機械故障的判斷能力與排除能力,掌握常見加工設備的維護方法[2]。

        二、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存有的缺陷

        2.1專業教師缺乏

        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質水平的高低,將會對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師知識體系落后、單一,無法緊跟時展的潮流,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責任心缺乏,不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僅是為了應付教學任務。

        2.2教學評價不合理

        教學評價屬于對教學成果進行檢驗的關鍵手段。然而,從當前的情況來講,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評價仍然是以考試為主,重點是測試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不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考查,由此導致沒有辦法對學生作出科學的、有效的評價[3]。除此之外,教師掌握著教學評價工作的主動權,學生學習的好壞完全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評價之中。

        2.3教學方式落后

        當前,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仍然側重于理論教學,而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所應用的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辦法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2.4沒有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

        學生和教師屬于課堂的兩大主體,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反感情緒[4]。

        三、改革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的措施

        3.1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在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關鍵,所以,加強教師培訓非常重要。第一,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提倡并且鼓勵教師積極展開學術交流,深入一線企業實踐,從而使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水平都得到提升;第二,加強教師職業素質培訓,把教學工作和教師的職業發展、薪資待遇掛鉤,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5]。教師應當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隨時把握機械加工技術的動態,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結合展開教學,從而使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

        3.2優化教學評價方法

        中職學校和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法,利用學習評價量規表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由此,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更為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3加強校企合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機械加工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若要讓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后能夠與機械加工一線崗位無縫對接,可以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發展[6]。具體做法如下: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以上崗就業為目標、企業專家現場指導、工學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使機械加工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導向性以及專業性得到持續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4把握教學時機,優化教學模式

        “機械加工技術”開設的方法與時機,會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一些學校把其當作純理論性的課程,而實踐教學課時非常少甚至沒有,一些學校的理論教學占到了2/3,而實踐課程只占到1/3或者更少,有些學校甚至只為該課程安排一個學期的時間;一些學校因為教師安排問題,學生一入校就開設了“機械加工技術”理論課;一些學校把“機械制圖”和本課程安排在同一時間段。筆者認為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實踐課時不足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受到嚴重的制約,而把該課程安排在“機械制圖”以前或者同步進行,不管教師怎樣準備與組織教學,學生仍然會有一種聽天書的感覺,完全聽不懂[7]。那么,如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建議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應當把“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安排成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授課的地方可以是學校課堂,也可以安排在定點企業生產現場或者學校實訓基地展開觀摩授課。由此,可以讓中職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實物,有效的解決中職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文化基礎薄弱等問題,實訓車間不但能夠讓學生得到感官上的認知,把苦澀難度、復雜的理論實物化、直觀化,并且在現場具備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科學安排教學課時“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應當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果培養對象是初級工,則可以把理論課教學安排成每周4節,共70節課時左右。實踐課應當分段完成,課時量應當超過120節課;如果培養對象是中級工,則理論課教學課時應當為大約80節,相對應的實踐教學課時應當超過210節課,擴展教學的內容與范圍。由此,不但可以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水平,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把握授課時機“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應當安排在學生能夠看懂零件圖的基礎上再進行。筆者認為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當穿插進行。先安排學生利用1至2日的時間到定點企業或者實訓基地參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然后安排課堂教學,在進行了為期6周共30課時左右的課堂教學以后,安排學生到實訓車間中進行車工操作訓練,根據從易到難的實習課題展開。課時量應當超過120節,并且按照次序安排鉆工實踐、銑床工實踐、磨工實踐等實習,應當超過30節課時,另外安排30課時的鉗工操作實踐。總而言之,本課程的理論教學應當占到2/5的課時量,實踐教學應當占到3/5的課時量。本課程教學結束以后,還應當讓學生到一線生產企業之中實習超過一個月,從而使學生了解該行業的企業文化、安全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具體的工藝流程等,這對于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非常有利,讓學生與相關工作崗位實現無縫對接[8]。

        3.5利用多媒體工具

        大部分中職學生不喜歡閱讀課本,更加愿意從音頻和視頻中獲取信息。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賴教師講解,知識來源為課本,由于機械加工理論知識苦澀難懂,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愿積極與教師互動,很難理解重要的知識點,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當前,信息化技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筆者建議可應用混合教學模式,把機械加工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與技能點制作成微課。例如,教師在開展《車削普通螺紋》教學時,可以把“螺紋的車削方法”、“螺紋車刀的安裝”等知識點制作成為微課視頻,并且到微課平臺上,讓學生通過移動設備就可以觀看微課進行預習,在課后具有針對性的復習。由此,學生在學習時不會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制約,若有疑問還可以在線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交流。

        四、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若想提升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的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教學模式、運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教學評價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由此,可以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忠剛,熊建武,龔艷麗.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銜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7(4).

        [2]林健清.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職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6).

        [3]趙春禮.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深化一體化教學改革——以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建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14).

        [4]龍小春.淺談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實訓課教學改革——以四川省華鎣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20).

        [5]喻恩森.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機械加工技術》課程革新探討[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4(4):22-23.

        [6]許春英.淺談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J].赤子,2014(3):147-147.

        [7]雷鳳寶,程明哲.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6(2):88-89.

        [8]朱明明.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分析與實踐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4(4):41-41.

        作者:賈曉東 單位:云南省玉溪工業財貿學校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永久免费国产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 | 亚洲电影小视频三 |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