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受教學思想和條件的制約,大學武術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教師專業性有待提高、教學方法與學生興趣不一致、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參與不夠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武術教學效果。“互聯網+教育”,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如何利用互聯網改進大學武術教學情況成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思考的問題。新形勢下要深入挖掘互聯網技術和優勢,結合大學武術教學問題和情況不斷強化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構建互動型、創新型教學課堂,為深化大學武術教學改革、提升武術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武術;教學;改革
1大學武術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模式創新性不強
教學改革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提高教學的創新,推進大學武術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手段的創新。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學內容單一、方法落后、手段陳舊等仍然是制約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首先,大學武術教學中內容與方法單一,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教學大綱,沒有結合大學生興趣愛好和需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仍然以教師完整動作講解法、動作分解教學法、動作示范法等為主,保守的教學方法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導致他們學習過程中興趣不高、信心不足。其次,大學武術教學中手段單調重復,主要是以教師為主,沒有利用互聯網引進足球專業比賽、校級武術聯誼賽等活動,缺乏新意,難以激發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傮w上來說,學生認為武術教學枯燥乏味,這主要是武術教學模式固化引起的,這也是學習效果不好的重要表現。無論是教師動作示范由學生模仿,還是教師講解示范與學生學習,武術動作呈現出來都是一個或一組,導致學生對動作由來、連貫性、用力點等都無法深入了解。
1.2專業化教師沒有跟上
大學武術課程以選修課形式呈現,部分教師由其他體育學科教師兼職擔任,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缺乏高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教師是引導學生接觸武術的第一主體,教師職業素養的高低和崗前培訓的力度都需要加強。傳統武術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模式呈現“滿堂灌”和“填鴨式”的特點,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屬于被動學習和接受任務的角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不夠,難以根據問題提出質疑,也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新形勢下選修足球課程的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而武術教學教師數量有限,整體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也需要提高,導致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學生個性需要、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學習進度等,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1.3學生反饋評價不夠
從整體上來說,大學武術教學具有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有效進行教學是眾教師長期思考的問題。武術教學如果僅僅是以學生拳法練習、起源介紹為主,學生只是學會了武術動作,對于武術動作背后蘊含的價值意義不了解,就難以發揮足球課程的真正作用。這就需要學生的反饋評價,但是現在大學武術教學評價主要為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評價,而沒有真正反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具有高度的創作性和創新性思維,他們的想法意見以及情況反饋對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學生反饋評價不夠制約了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進程。
2“互聯網+教育”對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作用
互聯網憑借著開放性、共享性、規模性等特征,可以彌補大學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學習過程評價考核,引導學生增強對武術教學內容、形式、理論等的了解,對優化大學武術教學模式和促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首先,以共享開放為導向,為學生武術課程學習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足球課程選修學習中來,為推進武術教學資源公平和模式改革創造了條件。其次,以可擴張性和大規模性為導向,教學時間、空間以及選修人數可以不受場地限制,可以容納更多對武術有興趣的學習者。再者,以多工具化為導向,借助多媒體和臉書、微博、慕課等其他互聯網工具,更好地傳播武術文化,為大學武術教學改革創造文化背景。最后,以參與自由為導向,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為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創造機會。
3“互聯網+教育”視域下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研究
3.1更新武術教學模式
促進武術教學與互聯網的融合,要不斷更新武術教學模式,圍繞教學內容、方法、工具等方向推進大學武術教學改革。首先,創新大學武術教學內容與方法。以互聯網資源為依托創新大學武術教學內容,在結合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大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不斷挖掘與教學大綱和學生興趣相符合的教學內容。以互聯網視頻為依托創新大學武術教學方法,在結合完整動作講解法、動作分解教學法、動作示范法等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觀看國內外比較知名的武術節目和大型比賽活動,激發他們的文化意識和學習吸引力,重點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其次,創新大學武術教學手段,由單調重復轉向多元手段,利用互聯網積極開展足球比賽活動討論交流活動、校級武術聯誼賽等,激發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加深慕課平臺的利用,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慕課完整示范、分解師范以及動作技術拓展等加強相關動作與拳法練習,通過互聯網及時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和了解,讓互聯網全面滲透到足球課程教學中。
3.2強化教師主體角色定位
在堅持問題導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選齊配優武術教師力量,吸引優秀的專業化教學教師到高校武術教學隊伍中來,不斷充實足球教師力量,為高校武術教學改革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強化教師主體角色定位,引導教師從第一主體角色定位中轉變出來,轉向學生和教師為核心的雙主體角色。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及慕課平臺等,讓學生根據自身意愿選擇教師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間接為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創造條件?;ヂ摼W視域下學生選擇成本較低,通過學生選擇導向不斷培養相應的專業教師,增強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互動,不斷構建互動型創新型課堂,讓教師有機會有條件去根據學生需要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大學武術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3.3推進學生反饋評價
學生反饋評價是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重要選擇,利用互聯網廣泛收集學生興趣愛好和需要的同時,要收集他們的意見想法和問題情況,有針對性地促進大學武術教學改革。一方面,以互聯網為核心針對武術教學內容建立可行性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剔除篩選,根據學生反映情況老師與學生共同設計方案來修訂武術課程與教學內容。讓大學生全程參與到大學武術教學目標和方案制定、內容與工具選擇等方面,對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了解學生對學習課程和內容的評價情況。新形勢下大學武術教學課堂是師生共同發揮作用建立的,學生必須承擔起問題反饋的責任,通過綜合反映教師儀表、教學動作、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情況,引導教師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再者,由學生直接提出問題,有利于構建與學生學習興趣相符合的教學課堂,不僅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通過信息反饋不斷改進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等。
參考文獻:
[1]張珈鑫.普通高校武術課程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J].武術研究,2019,4(02):102-104.
[2]夏鑫.基于終身思想的大學武術套路教學改革研究[J].才智,2019(01):152.
[3]王靜.體育專業院校武術課程改革路徑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0):37-38.
作者:劉秦 單位:聊城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