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關于貫徹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通知》(財會〔2018〕21號)的文件精神,各部門、各單位要推動經濟業務與會計管理的深度融合發展,以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為契機,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業務信息系統與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為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單位會計信息系統所生成的信息能夠滿足政府會計改革的需要。各級財政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單位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積極引導軟件廠商為單位會計信息化工作提供高質量技術服務。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業務信息系統與財務信息系統相互分離,會計賬務處理工作仍然依賴初級會計電算化核算的操作方式,報銷結算工作仍然以會計人員人工核算,業務經辦人填制紙質憑證的方式開展。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有利于傳統核算會計向新型管理會計轉型目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數量有限,且會計信息化程度較低。財務人員的工作重點和精力仍然放在基礎的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工作上,工作重心難以向預算管理方向轉移。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開展,有利于財務人員從傳統核算會計向新型管理會計轉型。有利于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業務信息系統與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銜接,有助于單位內部信息資源共享,避免業務、財務部門和其他行政部門的重復性工作。大量涉及簡單的“一元式”財務標準的報銷行為,可通過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流程管控,在確保準確性的同時,減少非必要溝通成本;降低人員工作量,提高財務及單位整體運行效率。有利于提升會計審核的準確性事業單位會計審核過程中涉及的元素較多,內容復雜。落實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通過系統流程設計對元素進行把控,有利于提高會計審核工作的準確性。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事業單位對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會計信息化僅滿足于初級的記賬、算賬和報表需要。業務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相互分離,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環節信息化程度較低,與單位全面信息化建設相脫節。不能適應繁瑣的會計核算需要首先,以業務人員出差為例。由于業務和會計信息系統相分離,在出差時間和路徑統計上會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際出差時間與領導批準的出差時間不符,部分業務開展周期較長,在進行事前審批時難以預測所需時間;二是出差行程路徑不清晰。上述情況都將增加補助發放額核算難度。其次,由于部分事業單位未建立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全憑會計人員進行人工審核。在核算各類補助時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各類補助在報銷時存在重復或漏報現象。這樣就要求會計人員,要根據業務人員所開展的工作內容分類進行核算,還要針對每位實施項目的人員,綜合其業務工作開展情況,核算其應發補助總額,逐人逐筆發放到位。二是核算業務人員應發補助的變量并不是唯一的,這就給會計人員增加了較大的核算量,對會計人員核算的準確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由于每個項目的合同履約階段不同,收付款比例也不相同。財務人員每次在收付款階段都要在賬務系統查詢核實合同的履約情況,還要根據合同總額,核算該階段對應的收付款金額。其過程繁瑣,在無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時間成本。第四,由于受到空間限制,傳遞紙質單據進行報銷的方式給事業單位職工帶來了極大不便。部分事業單位由于事業發展需要,人員大幅增加,不得不增加其他辦公區域。通過傳遞紙質單據進行報銷,給職工辦理報銷業務造成了極大不便。賬務處理系統不健全由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建設工作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該系統功能不健全。一體化系統軟件供應商設計水平和運營能力與其建設要求尚有差距,造成了該系統功能不健全、運行能力較弱。具體表現為系統運行流暢度低,單位與單位之間,單位內部一體化系統的模塊與模塊之間數據傳輸困難等。二是各單位前期系統建設投入力度不同,因此難以實現單位間信息資源流通、數據共享。各單位前期使用不同的財務軟件產品,業務情況也全然不同,這就使賬務軟件結構和資金支出口徑等不盡相同,造成各單位之間難以實現“上通、下達、中互通”的流暢銜接。三是實現系統自動記賬較為困難。參與一體化建設的單位眾多,各個單位對于細節的要求不盡相同,因此要做到完全適配難度較大。
完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構建“集中控制系統”針對在會計核算階段較為突出的問題,應采取構建“信息集中控制”系統等措施解決。第一,針對由于差旅時間延期、路線和行程統計不便等,給計算差旅補助等問題,應采取如下策略:應該在單位內部構建“信息集中控制”系統,促進各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針對出差時間超期的問題,業務人員可在審批系統中提交出差延期申請,經過領導電子審批同意后,方可執行延期計劃;針對出差行程路線不清晰問題,出差人員可在審批系統上傳交通票據,由系統自動辨別出差路線是否連續。結合以上兩步,經過數據傳遞,報銷系統便可自動獲取實際出差天數,并且根據差旅費統一的補助標準,自動核算差旅補助發放數額。第二,針對各類補助報銷有重復或漏報的問題,應采取如下對策:相關人員可在報銷系統中,維護好差旅補助、業務補助等各類補助標準信息,再由系統按照業務人員的類型進行分類統計。最終,單位只需把握每位業務人員實際工作天數這一個要素,即可通過系統自動核算出每位業務人員的應發補助數額。第三,針對事業單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收付款需要根據合同履約階段人工比對核算金額,增加了不必要的時間成本的問題,應采取如下對策:應在合同管理系統中為每位項目負責人設置對應項目合同信息的維護權限,只需在首次維護或簽訂補充協議時上傳一次合同掃描件至系統,并且維護好收付款次數和每次收付款金額,以后每次只需要發起階段性付款申請,即可傳送對應的金額至審核系統中,領導簽批收款信息或同意階段性付款后,再將信息傳遞至報銷系統,財務人員根據信息核對銀行到賬金額或執行付款命令,這便大大降低了非必要的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了單位內部工作效率。第四,針對不同的辦公區受到空間限制,使職工報銷不便利的問題。信息集中控制系統可以打破空間限制,解決傳統通過人工傳遞紙質單據進行報銷,而造成的報銷不便問題。完善一體化系統針對賬務處理階段出現的諸多問題,應當集中各方力量,激發各方潛力,推進一體化系統建設。應分別采取完善一體化軟件廠商準入機制、統一各單位財務軟件架構、引進復合型人才、動員業務人員完善業務活動相關信息等措施進行解決。第一,針對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功能不健全的問題,應強化系統建設軟件供應商的準入機制,從軟件流暢性、兼容性、安全性、與政策制度的相關性等多維度進行考評,擇優選取。第二,針對由于各單位前期對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力度不一,難以實現各單位之間信息資源流通、數據共享的問題。應在同一部門內共同選擇同款財務軟件產品,或者由各家財務軟件公司之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放相關權限,完備數據傳輸口,以確保數據銜接流暢,達到信息資源互通、數據共享的效果。第三,針對所期待的系統自動記賬的效果短期內難以完全實現的問題。由于參與一體化的單位眾多,應該進行如下幾步操作以達到高效、便利的數據統計效果:一是從頂層重新分類部門,不僅以行業進行區分,更應該以業務相似度進行區分,業務類型相近或趨同的單位劃入同一類部門,進行數據的共同統計。二是統一各單位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模式,同一部門使用同一軟件架構。三是讓賬務處理變得輕快,應該按照業務特點分類各部門,統一賬務處理結構,盡量減少輔助核算項,減少一級經濟分類的類型。四是增加人力資源的支持力度,引入信息技術和財務復合型人才,專門進行兼容性調試和賬務的細節處理。五是配合軟件公司不斷優化一體化系統。軟件系統只能處理固定的規則,應不斷進行新的賬務處理數據收集,以便對財務軟件公司提出細節需求,優化其標準軟件產品,以較高的效率達到最大程度的適配。一體化系統建設工作的持續開展需要動員業務人員的加入,而業務人員的參與意愿將決定工作開展的順利程度。即使是簡單的資金支付行為,也將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工作,而是需要業務人員在系統上上傳支出相關的數據。只有業務人員從采購和報銷環節就開始錄入數據,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緩解財務部門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帶來的壓力。信息化管理模式構筑和經濟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出現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正是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到來提高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推動了經濟發展。會計信息化屬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一部分,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會計信息化建設任重而道遠,依然還有很多任務擺在面前、亟須完成。然而隨著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在信息系統接過了大量的重復性、機械性勞動,從而節約了數據采集成本后,作為財務人員更應該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包括提高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和財務方面的理論水平,加強學習新的財務知識,造就財務戰略思維,從而順利達到由傳統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目標。
作者: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