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美術教育下的陶瓷雕塑教學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來,蓬勃發展的陶瓷雕塑藝術,已經成為了當前美術界比較活躍的領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對該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許多高校開始設立雕塑專業,培養陶瓷雕塑專業人才。因此,文章針對高等美術教育影響下的陶瓷雕塑教學創新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等美術教育;影響;陶瓷雕塑教學;創新研究
引言
在藝術發展史上,陶瓷雕塑是最早出現的雕塑類型,在雕塑藝術體系中是一個比較大的分類。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對于陶瓷藝術這類專業性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數量也在不斷增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各大高校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成果不盡人意,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低、教學成果不好等,就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多角度地給予了解決的建議。
一、陶瓷雕塑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民族特色不明顯。目前,在我國藝術高校里,陶瓷雕塑專業主要的培養目標如下:第一種是培養實用型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主要是面向企業,其目標是去培養陶瓷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第二種主要希望是在藝術方面有所造詣,希望能夠培養陶瓷雕塑藝術家,這樣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了能夠在這一藝術領域上取得突破。但是這兩種培養目標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很單一的,并沒有以培養學生的陶瓷雕塑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為主,而是具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性。在這個過程中,因此也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在陶瓷雕塑藝術上的展現和融合,在教學效果上體現出來的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民族特色。
(二)不同高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近些年來,很多藝術高校都開立了陶瓷雕塑專業,但是由于這些高校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其所擅長的藝術教學種類不同,導致該專業的教學水平相差較大,有的學校的教師沒有足夠的藝術認識和藝術修養,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在藝術上沒有很高的造詣;也有的高校老師缺乏教學經驗,雖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陶瓷雕塑能力,但是不能夠準確的地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對于陶瓷雕塑的認識和對其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瓶頸。
(三)陶瓷雕塑教育專業發展過快。陶瓷雕塑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其他的傳統藝術類專業相比之下要快一些,因為瓷器在中國發源,瓷器雕塑在中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現代社會,國家需要大量的專業性人才從事這一行業,以保證我國陶瓷雕塑事業能夠有人傳承,并且能夠發揚光大。但是,任何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都不能操之過急,過快的發展也導致了該專業在發展過程中根基不穩,尤其是在高校不斷擴招的大環境下,該專業發展模式過于自由化,很多藝術修養參差不齊的學生都進入高校學習該專業,很難使得陶瓷雕塑專業的傳承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陶瓷雕塑這一專業的發展需要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從提高教學質量做起。
(四)忽視理論課程的發展。自陶瓷從中國出現以來,有無數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在陶瓷上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揮動自己的畫筆,記錄自己的藝術生活和奇思妙想,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創作,但是這些都只是停留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上。從古至今,很少有人把以往的雕刻技術和藝術評判進行整理,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來作為該事業不斷發展的框架和依托。而在現在的大部分高校中,陶瓷雕塑的理論課程仍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進行實際創作,不斷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藝術品,卻很少能從感性走到理性,形成學生獨有的特色或者一個完整的陶瓷雕塑藝術體系。這些因素導致我國現代的陶瓷雕塑發展不夠均衡,在教學中就會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因為沒有理論的支撐,學生的創作只是單純根據自己的想象力,而缺少一定的科學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陶瓷藝術教育的質量。
(五)理論與實踐不能結合。當前一些藝術高校中,部分老師只看到了學生在制作工藝上的造詣,而忽視了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發展;有的教師只注重學生理論上的成就,卻忽視了學生陶瓷雕塑制作能力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兩條腿”不一樣長,注定走不長遠。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該相互結合,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
二、陶瓷雕塑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以學生為本。與初中小學課堂不同,當代大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教師應當盡可能地還課堂于學生,要求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反復研究,吃透理論知識。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獨立思考,多研究相關理論,敢于挑戰權威,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二)采用現代化設備。在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時,可以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必要時可以采用電子設備、手機APP、胡來女王等現代化設備,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為目的,舉辦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并且在雕塑能力培養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的能力。
(三)以創新為主。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有創新的觀念和創新的意識。藝術創作的過程,是豐富想象力自由翱翔的過程,是各種思想激烈交匯、碰撞的過程。陶瓷雕塑作品的創作,對于學生多維空間設計、空間構思能力、藝術造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教師不僅自身要在理論學習和藝術創作中能夠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學習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實際的藝術創作中進行創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互為補充。2.教師要通過教學設計,積極引導學生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主動創造的思維和能力,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理論的能力和不斷發展豐富理論的能力。3.教師要樹立以創新為主的教學觀念。陶瓷雕塑理論課程的改革和創新,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只有教師隊伍水平提高,才能夠提升教學水平。改革創新后的教師隊伍,必須要有很強的綜合素養,不僅能夠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也能夠對理論進行創新;教師不僅能夠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和藝術創作能力,也要不固步自封,以發展開放和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品。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競爭意識,才能夠在陶瓷雕刻藝術教育時,完成高質量的教育。4.學校要注重教師團隊的培養。從高校的角度來講,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當前教師團隊的建設。要從整體上提升教師團隊的創新能力,挖掘有發展潛力的教師,并鼓勵其發展;樹立綜合素質強的教師榜樣,培養教師的團隊意識,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除此以外,還要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引進相關的優秀的藝術人才,讓高校的教師走出去,與優秀的教師和藝術人才進行交流,吸引更多的陶瓷雕塑教育人才回國,推動陶瓷教育事業的發展。5.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現實、心理、情感三個空間維度,多角度培養學生對于空間的感知力和掌控力,多欣賞名家之作,解析經典作品的空間構思思路,豐提煉相關理論知識,在理性和感性兩個方面增強學生的空間感。
(四)建立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課堂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以及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傳授知識,在檢驗教學結果時,可以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不再以學生的平時分數和期末作品分數作為全部的評價指標,而是能夠考慮更多學生關于理論創新和藝術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延伸課外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自主學習的維度也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考核的標準,從而更加全面地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考核。
(五)培養創造性思維。由于陶瓷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幾百年持續不斷完善的經典之作,無論是在形制色彩上都非常的具有系統性,在研究前人作品時,學生要能夠多揣摩這些經典之作的特點和文化底蘊,在經典作品上深化自己的理解,從審美、技法、思想內容上都能夠在理解前人經典的基礎上,也要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對于藝術家來說,個人的創造力是極其重要的。要能夠超越經典,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作品,首先要解決學生思想認識的問題,要求學生能夠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在其基礎上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六)設立分課堂。所謂的分課堂,就是把課堂的一部分時間交給老師,讓老師來展開教學活動,另外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分課堂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教學形式不僅能夠保持學生所學知識的專業性,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廣度,提升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雕塑領域繁榮昌盛,大眾對于陶瓷雕塑的審美也不僅停留在對過去傳統作品的欣賞上,也更加要求具有現代氣息,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當前開立該專業的高校要能夠應勢而趨,注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為了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所有的高校都任重道遠。各大高校要注重雕塑教學的傳承和創新,要改革當前的陶瓷雕塑教學模式,注重課程和設計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念,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雕塑藝術創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向杉.陶藝在個性化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與探索[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13):251-252.
[2]李燕.陶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6(07):157-158.
[3]戚宇.雕塑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策略研究[U].藝術評鑒,2016,(01):139—140.
作者:趙英鍵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