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農業,在此方面也花費了很多心思。本文簡要概述了環境友好農業技術,重點說明了通過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方法,希望能對相關人員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經濟增長
我國長期使用傳統農業技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降低了土地的產量,農民的收益也越來越少,為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要想使農業經濟不斷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就需要農業從業者不斷創新環境友好農業技術。
一、什么是環境友好農業技術
環境友好就是說所有經濟活動都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遵循自然規律,通過先進的技術來促進經濟發展,達到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以及實現自然、人、經濟和諧發展的目的。傳統的農業技術會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已經無法適應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而新型的環境友好農業技術便不同,它以保護環境為基礎,緊跟時代步伐,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它也稱為有機農業,因為它不使用破壞土地的農藥和化肥,而使用天然的肥料,可以給土壤增加營養物質,涵養水源,避免土地荒漠化與鹽堿化,提高農田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二、如何應用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來促進農業經濟增
(一)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
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穩固的模式,大多數農民都是運用傳統的農業模式和技術,并且他們的農業觀念也很陳舊,嚴重阻礙了大范圍內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使用。因此,農業科技人員在進行技術創新時,一定要遵循環境友好的理念,不斷創新農業模式,讓農民更快地接受新型農業技術。很多農民都重視經濟效益,認為環境友好農業技術會降低農田收益,他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缺乏了解。相關部門應加大推廣力度,讓農民真正了解環境友好農業技術,認識到其既能保護環境,還能提高農民收益,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轉化技術成果
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成果轉化情況不太好,其首要原因是資金不足,很多農業技術研發到一半就停止了,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成果轉化。農業經濟增長離不開農業技術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轉變農業經濟效益,提高農業生產力。
(三)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
農民只有掌握了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應用,然而,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并不簡單,農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強,必須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要想取得好的培訓效果,需要擁有良好知識儲備的培訓人員。在選擇培訓人員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審查,培訓人員既需要了解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還需要掌握培訓技巧,懂得如何去高效地講解,進而讓農民更好地去了解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促進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大范圍內推廣應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創新的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大范圍應用于農田,就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突破傳統農業的牢籠、轉化技術成果、轉變農民的陳舊觀念、制定農業創新政策。只有這樣,創新的環境友好農業技術才會在農田大范圍使用,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打好農業污染防治攻堅戰[J].云南農業,2018,(9):8.
[2]佚名.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打好農業污染防治攻堅戰[J].農民致富之友,2018,(19):1.
[3]胡春曉.農業現代化、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關系———以山東省為例[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31(4):17-
[4]李雪嬌,鄧金錢,安夢天.中國農業污染的理論與實證分析———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經驗證明[J].西部論壇,2018,28(4):95-105.
作者:王剛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