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家庭農場農業機械配置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家庭農場、農業生產合作社等各種經營模式和主體層出不窮,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當前,農村以家庭農場為經營主體的農業生產模式,占了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很大比例。以家庭農場農業機械的配置及農業機械的常規維修與保養為題,討論家庭農場農業機械的配置與管理,旨在指導家庭農場經營戶合理配置、使用、維護農機具,減少家庭農場的投資成本,提高農業生產作業效率與產品質量。
關鍵詞:家庭農場;農業機械;配置;管理;維護
1家庭農場及其特點
家庭農場一般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第一次將家庭農場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之一提出。隨后,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家庭農場,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的出現,使農業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推動了農業商品化進程,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家庭農場比一般農戶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便于農產品質量監管。家庭農場流轉承包了農村土地,擴大了農業經營規模,使農機連片作業更具有可能性,有利于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有利于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當前,家庭農場雖然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生產經營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家庭農場的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勞動強度大,農業生產產品收益低、周期長,農產品的經濟效益與工業產品的經濟效益相比相對較低。在農忙季節,為了不誤農時,許多家庭農場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采用向外雇用勞動力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大幅度推進,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向工業產業轉移,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用工的工資。向外雇用農業生產用工,無疑會提高農產品生產成本。為此,家庭農場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提高生產力和減輕勞動強度,一般都購置農業機械以實現“機器換人”,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2家庭農場的農業機械配置
2.1農業機械配置考慮的因素
從事農業種植業生產的家庭農場,受經營規模、地理環境、擁有的資金等因素影響,配置農業機械應根據各自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1)地理位置。家庭農場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應該考慮農場的不同經營規模選擇不同型號的農業機械。在山區創辦家庭農場,考慮到山區的土地整塊連片的可能性較小,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在選擇農業機械時,宜選擇輕小型的農業機械;而在盆地、平原地區,因土地連片,家庭農場若資金條件許可,可適當多流轉承包土地,形成大規模連片作業,從而可配置中大型的農業機械,以發揮農業機械的最大效能,取得農業生產的最大效益。(2)經營規模。家庭農場選擇農業機械時,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就種植業類型的家庭農場而言,像糧油種植類家庭農場,選擇農業機械應以耕作機械、機插(機播)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烘干機械,以及運輸、灌溉機械等為主。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家庭農場,在配置機械時,都牽涉到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也就是說,家庭農場配置農業機械應以家庭農場所經營的最大土地面積所產生的最大產量為依據,同時結合農產品的農藝要求和農時要求去選擇,這樣才能達到投資小、效益大的效果。當然,家庭農場經濟實力雄厚的,可以考慮農業機械配置富裕些,在完成本農場作業的同時,可以出租農業機械或向外提供機械化作業服務,以幫助其他農業經營單位或農業經營個體,增加家庭農場的經濟收入。
2.2農業機械配置的估算
農業機械的配置主要根據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生產的農產品種類、家庭農場的資金情況及農產品的生產流程來確定,其中關鍵的是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即根據最大作業量和農產品生產的農藝作業時間要求而定。一般來說,可依照下列方式估算:農業機械的數量=最大作業量÷(單機臺班作業量×農藝要求的時間)。以糧油種植為例:最大作業量即是家庭農場的總承包面積;單機臺班作業量即1臺機械1個班次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以耕作機械為例,即1臺耕作機械1d所能完成的耕作面積。引入農藝要求的時間,是為了滿足農藝作業的要求。還是以糧油生產為例:如果是水稻兩熟制的生產模式,一般早稻收獲至晚稻完全種植需要的時間一般是10~15d。這就要求在早稻收獲至晚稻完全種植這段時間內,完成早稻收獲、土地耕作、插秧等作業。這就需要以此來考慮選擇機型、數量及機手人數,從而滿足農藝作業的時間要求。同時農產品從成熟可收獲到過度成熟前這段時間也作為收獲機械農藝要求時間的考慮依據。
2.3農業機械配置的建議
(1)家庭農場的動力機械盡量考慮一機多用,以降低投資成本。(2)在農場經營資金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有些不是急需的機械可考慮外租,如烘干機械、運輸機械、水源充足地區的灌溉機械等。(3)勞動強度大、時間要求高的主要農藝作業的農業機械,為了避免與其他農業經營單位發生沖突,減輕自己的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環境,還是自己盡量配足為好。
3農業機械的管理維護
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經過長時間運行,受到運動摩擦的影響,機械零部件會產生變形和松動,從而形狀和尺寸大小等會出現變化。若沒有及時進行處理和保養,則會留下使用性能隱患,降低機械性能。為了保證農業機械能夠及時投入運行,需要制定相應的維修和保養制度,開展檢查和清洗等各項維護工作,通過采取調整、緊固及更換等措施,解決機械存在的問題,遏制機械性能惡化的進程,減少能源消耗,提高生產作業的效率,獲得更多的生產經濟效益。
3.1農業機械的檢查
(1)“三漏”檢查,要求農業機械不存在漏油、漏水、漏氣的情況。(2)機油、冷卻液等保持在標準液面,且油、液不變質、不變色。(3)緊固件檢查,緊固螺栓螺母無松動,關鍵緊固件達到鎖緊要求。(4)運動部件檢查,要求運動平穩、無噪音,帶傳動要求張緊度符合要求。(5)電氣設備檢查,要求儀表盤顯示良好,電器運行正常。有蓄電池的農業機械,在存放中按時做好蓄電池的充放電保養,以免蓄電池損壞。
3.2農業機械的保管與存放
農業機械完成農藝作業后,首先應清洗干凈,對工作部件和運動部件涂上黃油后存放入庫,以免暴露在野外受風吹日曬,加速機械老化。有冷卻水的機械應放盡水箱里的冷卻水存放越冬。有條件的家庭農場,應該建立存放機具、機器零件、油料的三個庫房,將機具、機器零件、油料分類存放。千萬不能將農機置放在露天,大型機具至少應停放在棚內。小型家庭農場無“三庫”條件,但也要做到存放分類清楚,油料與機具隔離存放。做好一機一檔,完善保養大修記錄。
3.3農業機械維修
家庭農場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偏重農業種養殖技術,而對于機械設備的機械常識相對缺乏,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在農業機械故障排除、設備維修等過程中,建議簡單易懂的,自己動手;比較復雜、技術要求高的修理維護,還是以由專業農機維修人員或者是農機經營部門的售后服務去處理更為恰當。
4結語
對家庭農場經營及農業機械的配置,有許多專家及學者提出了各種觀點。筆者在基層農機推廣工作中,接觸了許多各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大部分家庭農場經濟實力薄弱。以完全租賃農業機械的形式經營,農產品經營的利潤不高;而完全配齊農業機械,農場的資金壓力大,不利于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因此,筆者認為,家庭農場要有好的經濟效益,應該配足主要農藝作業的農業機械,滿足農業生產要求,同時在其他農業機械上可與外單位協作互補,以達到降低投入成本的目的。農業機械的維修只要做到常規保養與管理就行,重大修理還是以交由專業維修單位維修為主,避免家庭農場工作人員因專業知識不足,造成維修不成,反而損壞機械而貽誤農時。
參考文獻:
[1]徐秀英.南方種植型家庭農場農機配置探討[J].現代農業裝備,2013(5):37.
[2]韋強.農業機械維護與保養探析[J].低碳世界,2020(1):200-201.
作者:諸慶鴻 單位: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農技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