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產業園區智能化發展現狀與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管理智能化,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轉型之中,而現代農業園區承載著轉型示范的使命。本文結合國內外發展現狀,指出“智慧農業”、農業設備智能化、農務信息化是農業園區智能化管理發展的方向,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業產業園區;智能化管理;智慧農業;農業設備智能化
1引言
繼我國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后,黨的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針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報告提出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建立建全城鄉至今互相融合的政策體系及發展體制,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管理智能化,我國正處長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轉型之中,而現代農業園區承載著轉型示范的使命,它是以先進技術應用為主要特點,以科研和技術推廣、示范輻射為主要內容,因此可以優先在現代農業園區試行智能化管理,等技術成熟后進一步在農業產業中推廣應用。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是比較早開發農業園區智能管理系統平臺的國家[1]。早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普及,美國就對農業園區的智能管理投入很大精力。美國在1985年,針對公開發表的428個農業數據庫,完成了目錄編制[2]。同時,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美國實現了農業園區生產智能化管理。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就開發了溫室環境智能管理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對溫室環境進行自動調控,以滿足生產需求[3]。在精確的農業生產管理中,實時數據收集和智能控制領域,例如大田作物的精確運行,水肥灌溉控制和農業環境設施的監測,畜禽養殖的精確監測以及育種設備的運行等,在美國均被廣泛使用。因此美國能夠依靠占世界人口2%的農民人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4,5]。荷蘭的智能溫室管理系統世界聞名,荷蘭擁有世界最多的玻璃溫室,其本國開發的溫室環境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了自動供水、施肥等功能,技術水平居世界前沿[6]。日本也運用信息技術,打造現代農業智能管理模型。以日本草莓種植技術為例,它們由中央控制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集成的智能管理系統,對大棚環境進行調控,實現了全年草莓種植,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外,日本采用精度極高的播種機器自動播種。使用高度傳感器采集氣象數據和作物生產數據,實時共享給農戶,為其澆灌、施肥提供依據[7]。
2.2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國的農業園區智能管理系統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果。我國無論是在農業園區機械化及自動化、智能設備研發方面,還是在智能傳感器應用、遠程監控、智能終端、智能化平臺、農產品溯源等方面[8],均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卓有成效的解決辦法。比如秦琳琳等設計了一套基于物聯網的溫室智能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溫室大棚的智能管理[9],馬正華等通過無線傳感網,設計出了一套智能監控系統(應用于蔬菜工廠)[10],楊琛等運用物聯網開發了智能監控系統(應用于水產養殖)[11],張恩迪等研發了基于物聯網的農業蟲害智能監控系統[12]等。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興起,如李惠鈞等研究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灌溉系統設計與開發[13],潘益婷等研究了基于移動互聯網和WebService的智能農業系統[14],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3農業園區智能化管理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在農業園區智能化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功能完善的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農業園區較少,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今后在“智慧農業”、農業設備智能化、農務信息化等方面有較大發展空間,具體見表1所示。
4小結
綜上所述,發達國家的農業園區的智能管理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農業園區智能管理平臺網絡系統。而國內農業園區智能管理系統相對而言還較少,技術落后,獨立分散,資源共享不足,難以實現集中管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較重視農業園區智能管理系統的建設,我國已經應用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了一些功能單一的智能監控系統,但是缺乏整個園區的、功能全面、智能化水平高的智能管理系統平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智慧農業”、農業設備智能化、農務信息化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將有廣闊的前景。
作者:白雪 蔣思中 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