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修養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修養不是藝術家的“專利”,而是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追求的修養之一,它是人們向往美、追求美的途徑。文章通過文獻法分析藝術修養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現狀,論述藝術修養的內涵與企業提高員工藝術修養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創建濃厚藝術修養企業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藝術修養;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精神
1研究背景與概況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征求意見稿)》(簡稱《綱要》)進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綱要》指出:“要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跡承載的豐厚道德資源,弘揚古圣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讓中華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企業廣大員工不僅是企業的一分子,更是新時代的公民,是企業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力量。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成員道德素質密不可分,而藝術修養能全面提升企業成員的道德素質。然而,很少有人將藝術修養與企業文化聯系起來。為此,筆者通過廣西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①,以文獻法對“藝術修養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狀況進行文獻分析。筆者在廣西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以“藝術修養”為主題進行檢索,獲得期刊相關文獻1088篇、學位論文20篇、會議論文13篇、圖書56本、報紙相關277篇、國研報告8篇。對所有文獻條目進行鑒別、整理發現,以“藝術修養”詞條搜索的文獻中,多數為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藝術修養培養與教學相關內容,沒有與企業文化建設相關的文獻。以“企業藝術修養”為主題進行檢索,僅獲得會議論文1篇、國研報告88篇,對所有文獻條目進行鑒別發現,文獻內容多為文化類企業的研究。以“藝術修養與企業文化”為主題進行檢索,結果未搜出任何文獻條目,說明關于“藝術修養與企業文化”方面的研究還處于空白。當下,“85后”“90后”“00后”成為職場主體,成為企業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這些新生代員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完整產兒”,這個群體多為獨生子女,一出生便享受到物質文明的成果,從小受到多元化的教育,琴、棋、書、畫各有所長,他們熱愛生命,對“真、善、美”的追求更強烈,對職業生活的追求更豐富。同時,新生代員工文化水平高,競爭意識強,價值觀多元化,能適應挑戰性工作,也能接受各種新鮮事物和多元企業文化。因此,本文將藝術修養融入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研究,對推動企業文化多元化建設、提升公眾文化修養及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藝術修養的內涵
“修養”古稱“修身”,指人的綜合素質。唐代呂巖《憶江南》中寫道:“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里。”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過程,修養是修行后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修養”一詞有了更多的含義,它的內容與范圍也在不斷豐富與擴大。在物質豐富及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的當代,人們更關注精神需求,愿意通過學習與實踐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豐富,從而使個人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藝術修養指一個人對藝術和美的感知、體驗、理解、想象、評價和創造的能力[1]。在藝術領域,藝術修養泛指藝術家在各自專業領域里所展現出的水平高低及完善程度,是對藝術形式及藝術內涵的理解與感受,是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水平與境界。藝術修養是每個公民都可以追求的修養之一,它對健全人格的影響極大。企業文化中的藝術修養概念,更多的是指企業人員對文學、作品、書法、雕塑、繪畫、舞蹈、語言、音樂、歌曲等文化藝術的欣賞、辨識、審美等所表現的綜合素質。
3藝術修養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3.1提高企業員工的道德情操
能被流傳下來的文化、文學作品,無不以教化人類向善為根本,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賦予了作品思想、活力和生機,不僅蘊含著濃厚的藝術修養,也是文化傳承人類基本價值和道德的基礎載體。國內外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等先進人物,他們是時代的代表,站在時代的潮頭,良好的道德情操深受大眾認同,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榜樣性貢獻。而這些時代榜樣的事跡或作品會通過文學、戲劇、書畫等藝術形式教化后人,并成為塑造道德情操的榜樣和楷模。例如,20世紀60年代,為甩掉中國貧油帽子,石油工人王進喜帶領他的隊伍,在大慶油田的開發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拼命精神,為中國的石油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王進喜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他的“鐵人精神”通過小說、戲劇、影視劇、油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傳播,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至今“鐵人精神”仍成為許多企業的精神信條。
3.2有利于企業文化與員工價值觀的統一
企業文化是由相對穩定和持久的因素構成。員工的價值觀包括員工的向往、愛好、需要、興趣、選擇、責任和道德義務等內容。員工價值觀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僅讓員工加入企業是不夠的,還要讓員工投入企業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中。將提升員工藝術修養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能將企業文化與愿景通過藝術表現形式潛移默化于企業員工的價值觀中,并以系統的形式存在,內化于員工的個人行為,使員工的價值取向與企業愿景相統一。
3.3有利于塑造學習型組織
企業員工在工作之余熟悉某個或多個藝術領域,能提升生活、審美情趣,自覺運用和倡導真善美[2]。藝術修養的提升是不斷學習與實踐的過程,這種行為習慣影響并運用到廣大員工的工作中,有利于塑造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一種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及變革能力得以不斷強化的組織。企業員工在努力提升藝術修養的過程中,逐漸在心靈上獲得潛移默化的升華,往往能將所學到的新東西、新理念直接運用到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改善等方面。進行企業文化推廣時,以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為依托,使企業文化轉化為制度和員工的工作行為,形成學習型文化。
4創建濃厚藝術修養企業文化的策略
4.1傳承、學習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傳,每個階段都有不可取代的優秀文化,都是我們吸取知識的寶庫。藝術修養的提高,需要文化的積累,只有擁有堅實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修養才會有根植的地方,而后才可開枝散葉。在焦躁、浮華的社會,我們置身于多元文化交織和多重價值觀碰撞的大環境,一不留神就會迷失、誤入歧途。立德、立功、立言是流傳下來的人生價值標準,企業應形成濃厚的傳承、學習傳統文化氛圍,堅守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本,這樣才能讓全體員工在繁雜的世俗與激烈的競爭中穩步前行、不斷創新,為企業發展與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4.2欣賞、品評藝術作品
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對藝術作品進行觀照、體驗和解悟的精神活動過程。通過對藝術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意象和外在美感進行體驗與領悟,在享受藝術的過程中,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情滿足[3]。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員工參觀藝術展、觀看話劇、聽音樂會等形式,讓員工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優秀的藝術作品,體會作品中的藝術之美,從而提高廣大員工的藝術修養水平。此外,企業還可以組建興趣小組,組織員工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剖析,用所掌握的藝術知識不斷感受、理解、詮釋藝術,并以某種藝術價值標準,合理、準確地評判藝術作品的形式、寓意、審美等,進而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水平。
4.3創作、展示藝術作品
經過多讀、多聽、多看,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培養一定的興趣之后,鼓勵員工進行藝術作品創作。藝術源于生活,企業員工在進行藝術創作前要深入生活、積累素材,通過觀察與體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獲得藝術感受和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將心靈營構的藝術構思物態化,最終形成現實存在的藝術作品。生產場面、身邊人物、場房場貌、企業文化、工匠精神……企業中的點滴都可能成為藝術創業的素材,那些積極向上、有助于企業精神文化傳播的內容都可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出來。無論是琴棋書畫,還是歌舞戲曲,企業員工創作的優秀藝術作品均應以藝術節、工會活動、員工文藝演出等活動展示出來,在企業內部形成濃厚的藝術氛圍,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并最終內化為企業發展動力。
5結語
優秀的藝術作品是打開心扉的鑰匙和溝通心靈的橋梁,它不僅能感染人們,還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企業管理者應善于運用科學的藝術思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營造寓教于美、寓教于樂的和諧氣氛,提高廣大員工的文化層次、藝術修養和興趣品位,將企業精神融入藝術作品中,并內化為廣大員工的工作與學習動力,創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注釋①廣西科技文獻共享與服務平臺利用元數據挖掘技術整合萬方數據、維普資訊、中國知網、國研網、NSTL、中外專利數據庫服務平臺、EMIS數據(新興市場資訊)、盛大圖書等國內主要數據資源提供商提供和共建單位自建的100多個中西文數據庫,整合資源涵蓋科技期刊、專利、標準、圖書、報紙、會議資料、學位論文、科技報告、政策法規、科技成果、市場動態、公司與產品、廣西重點產業專題文獻等多個資源種類。
參考文獻
[1]唐光安.淺談藝術修養的提高[J].美術界,2015(7):97.
[2]王晶.芻議領導干部提高藝術修養之道[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62-64.
[3]于匯涓.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思維[J].活力,2017(1):185-186.
作者:唐文忠 單位:桂林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