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試通過分析職業素養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探索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融合的途徑方法,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價值觀念,成為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同時這也是思政課進行創新改革,提高授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思政課
一職業素養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一)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領
從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看,國家和社會需要具備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企業最關注的是學生的“德”,也越來越重視員工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領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的作用,同時也是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思政課教學是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課堂載體,將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的價值引領與職業素養養成相結合,將更有助于實用型技能人才培養,“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思政課也必然要注重職業性,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和促進學生就業中的積極作用”[1]。
(二)職業素養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載體
當前進行的課程改革需要將職業素養融入思政課教學。目前高職院校很多學生對學習公共基礎課的抵觸情緒較為明顯,很多學生是抱著混學分的心理,認為這類課程“假大空”,為了分數不得不來上這類課。而事實上,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企業用人的標準。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可以改變高職院校大學生不重視思政課的現狀,它還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2]。必將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并為思政課改革提供成功經驗和案例。因此,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考慮,將思想政治育人與職業性教育并行非常有必要和迫切性,在高職院校思政課中有針對性地融入職業素養教育已經成為未來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二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途徑及對策
根據95后高職類院校大學生的新特點,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中的探索,職業素養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實現:
(一)轉變教學理念,做學生的引領者
思政課教師“打鐵先要自身硬”,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突破原有的教育思維,密切把握時代精神,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實現從學生到社會的轉換,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架起一座從學生通向勞動者、建設者的橋梁。首先,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當定期“充電”,參加各種師德提升和業務提高的培訓,提升自己;其次,根據授課對象,增強解讀重大事件的能力,這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儲備,因此還需要廣泛涉獵,多學習多思考;再者,思政課教師還應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現狀,關注大學生就業趨勢;最后,思政課教師還應當與相關的企業溝通,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需要人才的標準,從而加強相關的職業素養教育。
(二)堅守課堂教學陣地,創新授課內容
1.整合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創新教學內容融。入職業素養內容。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整合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職業素養的內容。在思政課實際教學中巧妙結合誠信教育,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或是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亦或引導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精神。如對會計專業學生重點講“誠信守信”的職業道德;在“形勢與政策”課授課中,結合最新的社會熱點,特別是專業相關的新聞事件,例如給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授課時,結合“中美貿易戰”的分析等,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2.融入特色與個性,創新思政課授課內容。在教學內容上充分體現地方高職院校的特色,并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結合不同專業的不同案例,提高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精神,如“思修”課授課中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本校校史館,了解學校發展歷史,學習校友及校友企業成長發展的案例,并激發學生的職業熱情。在“概論”課程中針對性地融入本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形勢、相關的行業要求、企業名人,在實際授課中融入本行業優秀校友文化,以身邊的實例育人。還可邀請優秀畢業生進課堂或開展專題講座,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與職業歸屬感。
(三)關注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培養職業素養
思政課教學中實踐教學應當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有利資源,靈活地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課堂教育的“入耳”和實踐教學的“入腦”和“入心”[3]。要發揮政治理論類學生社團的積極引導作用,增強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組織志愿者服務,培養學生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寒暑假期組織學生到家鄉的相關企業進行實踐調查,增強職業認同感;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一線員工的工作狀態,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一線員工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4]。
(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
1.抓住課堂教學環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所授課專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引入熱點新聞解析;運用“接地氣”的、適合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事件進行課程導入和說明;根據不同專業需求或者不同章節職業素養內容安排,課上運用生動的視頻,圖片展示,辯論賽,情景模擬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同時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引入智能課堂,清華在線網絡教學平臺,藍墨云班等網絡教學平臺豐富課堂教學,增加課堂魅力[5]。2.課后充分利用強大的網絡平臺。課后可以根據高職院校不同院系大學生的特點,及其在職業素養方面的需求,充分利用微信或者網絡教學平臺定期向他們推送一些短評及案例分析,讓他們閱讀一些符合主流價值觀和具有正能量的文章;或者是在線互動案例解讀,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職業素養教育,進行師生互動溝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優化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方式。根據職業素養培養的能力需求,可將課程評估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大部分。其中平時考核成績包括學生的到課率,課堂參與(表現),小組和個人作業,線上參與狀況等組成,注重對學生的過程化考核,考核的過程側重提升職業素養,由以前的“期末考試定勝負”變為注重對平時成績的考核,從而優化考核結構。2.關注考核內容。考核內容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考核,重點考核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概論”課考核,主觀題中可以讓學生列舉改革開放中的企業家,分析其職業精神及對個人的啟發。“思修”課考核,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分析應該具有的職業精神,或是談談如何認識青年人的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關系等。
三結語
總之,將職業素養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思政課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及競爭力、提升高職院校軟實力是十分有益的,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職業素養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途徑,關注其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祝愛芳.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26):30-32.
[2]孔練光.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3:55-59.
[3]萬力.基于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思政課教學路徑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0:31-34.
[4]陳亮.高職院校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5):138-140.
[5]王海霞.淺談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思政課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9(41):48-49.
作者:王春暉 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