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院校的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文素質是護理內在發展的動力和靈魂,也是護生畢業后從事臨床工作的必備素質。以高等醫學院校為例,本文總結高等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現狀、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
高等院校是培養護理人才的搖籃,這就要求高等院校適應現代醫學模式,更新教育理念,確立新的人才教育規格,把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實現護理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予以高度重視。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把護理專業知識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加強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1人文素質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是指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與修養[1]。它追求人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多樣化,是完美人格的體現。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傳授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及提高人文素養為主的教育,是一種以人格完善為最終目的的教育[2]。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要求護理工作者具有更高的整體素質。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每一位護理工作者應有的基本素質,要想培養高素質的護理工作者,醫學院校必須重視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3]。本科在校的護生尚處于人文素質的培養階段,因此在其學習過程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隨著醫學的發展,護理觀念的逐漸改變,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諸多高等醫學院校已經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的影響,高等醫學院校關于人文課程的設置仍然存在比重小、學時少的問題,以至于護生的人文素質并未真正提高。醫學專業老師由于自身人文知識欠缺,加之主觀上認為講授醫學知識是自己的任務,而人文知識的教育并不是自己的責任,因此未能將人文知識很好的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再者護生絕大多數以就業為主,主觀上忽視了人文素質的重要性。雖然本科護生對人文素質概念的知曉程度及對專業重要性的認可程度較高[4],但是由于醫學專業課程學習任務繁重,以至于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人文知識的學習當中[5]。陳麗平等[6]人對川北醫學院的研究,該學院已將人文課程納入教育計劃,并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人文課程。該學院通過以老帶新、崗前培訓等形式提高教師的人文修養,還要求學生廣泛閱讀文章,組織討論讀后感,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并要求護生合理安排自己的閑暇時間,為需要幫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來充分發揮人文素質教育作用。北京大學醫學部教育處于晨[7]以校內210名醫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提出了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改革的途徑。首先豐富醫學生人文知識,注重全面提升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在職業精神方面可以教育學生如何正確處理醫患關系、避免醫患沖突。同時指導學生,如何提升自己應對社會和自我宣傳的能力;再次學校可以開展互動較多的活動,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最后利用各種移動媒體,采用多種媒介形式,發揮網絡育人的功能。吳忠道等[8]人對中山大學醫科的研究表明,該校非常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首先新生需做入學宣誓,并請名師舉辦講座,除講解醫學專業外,還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及學業交流和職業規劃等內容。該校還重視國際合作和交流,已與國外許多知名大學建立了長期交換生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教學研究。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在活動中融入了相關的醫學人文主題。該校并于2004年11月11日博物館揭幕開館,成為新生校史教育的基地。人文素質被融入到護生教育的過程當中,是培育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關鍵,也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3目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不足
3.1國內醫學院校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識不足雖然國內醫學院校早已對加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達成共識,也提出了加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案,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依然圍繞著專業的提升進行,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投入不足,重專業輕人文的傾向比較明顯。比如只是增開一些考查課、選修課、網絡課等等;并且專業課程占的比重大、學分重、課時多。之所以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護生的人文素質比較低下,是由于人文素質教育還未被醫學院校引起更深層次的認識以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畸形發展所致[9]。3.2人文素質教育方式缺乏多樣性我國當今的醫學教育方式大多還延續著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高等醫學院校只注重整體教學效果,并且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加之教師在課堂上僅講授知識;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的脫節,教學方法單調,因此教師與護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10]。使醫學教育過程中未能有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故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護生難以從中受益。3.3護生對專業課與人文課的理解有偏差一方面,很大一部分護生只對專業課程感興趣,主觀上注重專業理論和實踐操作,而忽視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客觀上護生擔負著艱巨的學習任務,均導致人文素質知識學習不被護生重視。另一方面,護生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求職,未將自我實現作為最終目標,同時護生對應聘就業存在誤解,大多護生認為就業標準是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因此,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從心理上護生予以重視,而不把醫學院校開設的人文素質課程給予重視。其實,護生目前面臨的就業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專業素質,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文素質[11]。3.4缺乏科學的測評體系由于在護理教育教學過程中,人文素質不被醫學院校所重視,因此造成測評體系的不科學。2010年7月舉辦的“人衛社”杯護理技能大賽積極響應“教學與臨床零距離”的職教要求,突破了以往單一的考核形式,將護理人文關懷納入考核范圍[12]。醫學院校應從多角度看待人文素質測評工作,因為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系統性和層次性,人文測評體系與傳統的考試存在很大的差別,需要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才會取得成果[13]。
4加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4.1調整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加強護生人文素質護生直接的知識來源和學習渠道是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因此,要想培養具備高層次人文素質的護生,必須調整醫學院校的人文課程,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根據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課程特點,首先,人文素質教育可以被貫穿到專業課教學中。在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只是傳授專業知識,更須重視職業素質教育的傳授。很多專業課教師是一線護士,她們在臨床方面的經驗和案例是最好的教學素材[14]。其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可以被貫穿到已有的公共課程中,并適當增設人文選修課。利用其他選修課對護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使護理學被護生從多角度認識,可以使醫學院校護生的人文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任職后做一名愛崗敬業的護士。再次,在臨床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護生第一次體驗護士職業的機會是在臨床見習過程中,這也是護生初次接觸病人的機會。在臨床教學中,教學單位應該結合臨床實例來對護生進行教育,并且更多的讓護生親自動手操作,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2增加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師和護生之間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互動,護生可以向老師提問并共同討論問題及護生講課、教師評價等。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內容,護生在學習內外婦兒過程中,學習完一個系統的疾病可以去附屬醫院見習,親眼目睹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加深印象。醫學院校可以給護生提供多種實踐機會,例如參加紅十字會,技能競賽,義工等活動,這樣不僅豐富了護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護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并增強了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些都是護生學習的途徑,這些途徑能使護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質的培育和熏陶。4.3提升醫學院校教師隊伍自身的人文素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被教師的人格魅力、品德修養、個人情操等人文素質修養影響巨大,同時這些修養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同化作用[15]。當代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要傳授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學生的高尚情懷。護理系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護理學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護理實踐技能,還需具備必要的人文知識,并能有意識的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護理專業課老師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如討論式、研究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高校要通過各種平臺加強教師人文素養,拓展教師的人文知識面,增加人文方面的知識量,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加強德行修為,再把這種人文素養帶進課堂,傳播給每一位護生。4.4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效果評價人文素質教育效果評價是一世界性難題,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醫學院校可以制訂相應的人文素養教育評價體系,并給予護生相應的學分,而且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醫學院校若僅從護理人文課程來考察護生的人文素質幾乎是不可能的,人文素質的結果評價必需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特別是在測試中,醫學院校可以命制一些關于人文素質的考題,以此來培養護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質理論知識仍是主要采用筆試的形式進行,按醫學人文的焦點學科來構建理論測試評價系統;人文素養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實踐技能操作考試、情景模擬等考核形式,按醫學人文素質的核心評價指標并結合臨床實際案例來科學設計試題[16]。并且醫學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及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護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人文素質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實。綜上所述,人文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進程,在教育進程中必需引發充足的了解,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加以改進,只有這樣人文素質教育水平才會真正的進步。因此,高等醫學院校重視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更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質教育對于護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意義重大,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護生自身的創造性,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國護理行業的發展。我們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繼續深入探索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并積極的付之實踐,更好的提升護生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閻玲,王燕,王靜.護生人文素質教育在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3,21(2):147-149.
〔2〕吳雅晶,陳杰如,陳莉軍.本科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8):161-164.
〔3〕胡艷軍.管理者如何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心理引導[J].當代護士,2014,(9):189-190.
〔4〕王曉暉,趙佳,徐蕾,等.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與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1):22.
〔5〕臧凱,李英.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3):53-54.
〔6〕陳麗平,黃曉萍.醫學類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探索[J].教書育人,2017,(8):42-43.
〔7〕于晨.基于在校醫學生需求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6,37(5):81-83.
〔8〕吳忠道,周慧明,楊宇平.中山大學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和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7):581-583.
〔9〕王超.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2,29(2):218-219.
〔10〕彭世良.淺析新時期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效性[J].西部醫學,2012,24(7):1426-1428.
〔11〕寇桂香,楊萍,張志鋼,等.從護理技能大賽結果回看與思考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6):114-116.
〔12〕郭熙泱.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6,26(1):78-79.
〔13〕羅菲菲.談如何加強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的提高[J].赤子(上中旬),2016,(3):275.
〔14〕魏寒冰,馬曉玲,王慧.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社會價值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0):34-36.
〔15〕司麗華.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08,16(5):305-306.
〔16〕梅林,翟建才,王云貴.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評價考試改革調查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13):27-30.
作者:裴添添 段愛旭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