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輔助物理課堂教學硏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以物理教學為例,從創設情境、解決學習疑難、拓展教學內容等角度,論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來輔助物理課堂教學,并對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了反思,指出課堂教學中要合理使用多媒體來輔助,這樣才能真正有益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教學;物理;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髙速發展,計算機在社會各行各業中應用的深人,課堂教學對多媒體的使用也得以普及。物理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是一種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物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輔助課堂教學,讓多媒體成為教師手中的利器和重要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切實提髙課堂教學效益。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物理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與各位同仁共饗。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學生之所以普遍感到物理知識難學,與物理知識本身比較抽象有極大的關系,但同時物理知識也源于生活,與生活實際結合得非常緊密,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既然源于生活,那么物理知識所涉及的場景必然被學生所熟知,那么為什么學生又覺得難以理解呢?分析其原因,就會發現教材上呈現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或者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結合的并不緊密,加上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很純粹的講解概念、應用物理規律解題,與實際生活很少發生聯系,這就導致所要學習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脫節,學生覺得物理難學也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如果教師在知識的傳授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繪聲繪色的特點,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創設生活化的物理學習情境,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和體會物理知識,既能產生學習新知的欲望,又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內容前,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組視頻:小朋友玩滑滑梯,從髙處向下滑得越來越快;從平地向斜坡上騎自行車,在平地處就要用力蹬,以獲得更大的速度;小孩子在公園蕩秋千,開始大人推動小孩起蕩,等秋千完全蕩起來以后,大人不再用力推,小孩在秋千上也能蕩很久;過山車在啟動時需要用電力或機械裝置施力,等過山車開始運行后,會發現即使不再施加動力,過山車依舊能從高處呼嘯而下然后沖向另一個高處……這些生活場景,學生不一定都很熟悉,但必然對其中的某些場景很熟悉,甚至還親身經歷過,此時教師再引人新課的學習內容,學生接受起來就很容易,在應用知識解決相關的物理問題時,也能游刃有余。
二、利用多媒體解決學習疑難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同時利用實驗也可以突破一些教學難點。但有些知識的學習,傳統的實驗并不能解決學生理解的困難,其原因比較復雜,有的實驗過程比較短,用眼睛直接觀察難以看清楚實驗過程,從而理解其原因;有的只能定性體驗,不能定量研究,等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效果。如果能在實驗中引入多媒體輔助,這些問題就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如,在“自感”教學中,兩個實驗來讓學生觀察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肉眼觀察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既不能實現通電自感中暫態過程的靜態觀察,也不能反映斷電自感中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的變化情況。如果用電流傳感器采集數據,利用多媒體進行信息處理,將采集得到的數據用圖像的方式呈現在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通電自感中,流經燈泡1的電流在慢慢增大;在斷電自感中,流經燈泡1的電流先是反向,然后慢慢減小,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燈泡1兩端的電壓比原來的電壓更高。這樣,通過觀察通過小燈泡中電流的變化情況,學生對通電自感中的延遲發光和斷電自感中的燈泡先閃亮一下然后再熄滅,就會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和直觀的理解。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能降低學生認知的難度,促進學生的理解,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解決學生學習疑難。
三、利用多媒體拓展學習內容
物理教學中,囿于課堂時間,許多內容只能就事論事處理,一些本來可以聯系前后所學知識點并且能進行拓展性學習的知識點,只能簡化處理,將知識本身講清楚,再做簡單的練習進行鞏固。這樣的處理方式從知識點的傳授來說雖然沒有什么問題,但從學生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知識點的相互聯系,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角度而言,還不能說十分到位。如果利用多媒體,通過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手段,將豐富的信息融為一體展示給學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將前后關聯的知識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的知識結構立體化、網絡化,更趨完善。如,“碰撞問題”是學習動量、動量守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和以往的教學對碰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動量定理,從理論上探究碰撞過程中的守恒量以及力、作用時間、物體速度的變化等,從實驗的角度探究的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實驗的裝置難以達到理論的要求,誤差較大。如果利用力的傳感器或加速度傳感器,將實驗中的數據傳到計算機,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處理,就可以將碰撞的過程和實驗現象放大,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碰撞過程中物理量的突變。有教師在氣墊導軌上用兩個形狀和質量完全相同的滑塊,配合彈簧圈、加速度傳感器,多媒體計算機等做了一維的碰撞實驗。是根據加速度傳感器測得的數據經多媒體處理后得到的實驗圖像,從圖像可以看出物塊加速度的瞬時變化情況。由圖可知,兩物塊在在碰撞前其加速度是不變的,在碰撞的瞬間加速度迅速增大然后又迅速減小,物塊分離后,由于物塊各自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瞬時加速度在短時間內還有著微小的變化,最后趨于〇。從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聯系到力的變化。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其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由于本實驗選取的是質量、形狀完全相同的兩個物塊,因此在碰撞的瞬間,其加速度變化是等大反向的,反饋回來的信息,也可以推出二者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是等大反向的,這也驗證了牛頓第三定律的正確性。由此,用一個實驗將力、加速度、動量、沖量、牛頓第三定律等內容聯系在一起,對學生前后知識的融會貫通、知識結構的完善有著積極的作用。
四、物理課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反思
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有利于教學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其有利于教學的一面,避免或降低其對課堂教學不利的一面,是值得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如,PPT是當今物理課堂使用最廣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但經常會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板書甚至沒有板書,用PPT完全代替了必要的板書,這樣,需要重點強調的知識點經常就會被學生忽略,一節課整體沒有起伏,感覺不到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學生多下功夫,這樣學生的印象也不深刻。有些教師為了擴充教學內容,將很多知識都集中在PPT上,但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教師不得不加快課堂的節奏,導致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能跟上教師的步伐,大部分學生根本沒聽清楚、也沒看清楚教師講了些什么,這樣的教學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加深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人為地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與當今提倡的高效課堂反而是背道而馳。總之,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物理課教學時,要合理使用、時機恰當,不要因為要用而用,走形式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正作用,有效提高教學效益,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虹君,高一文.計算機模擬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46(4),51-52.
[2]王平軍,栗萍.信息技術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室科學,2006(3),118-119.
[3]歐陽懿波.高中物理中通過傳感器探尋碰撞問趙[J]?環來海經濟繚望,2017(9),168.
[4]齊國元.合理利用傳感器技術培養物理核心素養[J]?物理教學,2017(9)i37-38+52.
[5]馮茂博.計算機模擬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46(10):74-75.
作者:解秀葉 單位:臨沂大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