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素養可以劃分為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是大學生自主獲取資源和自我發展的主要技能。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素養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效率,在特定路徑上對其創業能力尤其是創新創業能力有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通過針對性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充分掌握信息知識,提升信息技能,構建積極正確的信息倫理觀,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形成,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動效率。
關鍵詞:信息素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業能力
1研究背景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充分就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關鍵問題。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小微企業蓬勃發展,這為大學生進入社會提供了新的途徑,即通過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行為來帶動就業,實現就業數量和質量的全面提高。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在參加達沃斯論壇時更是進一步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理念,促使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業氛圍空前高漲,其中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更是成為了高校、政府乃至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信息素養最初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提出,指的是通過獲取信息并進一步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技術和技能。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發展與普及,有關信息素養的界定和結構也依據時代特征發生相應變化,從最初單純地強調文獻信息檢索的技術轉變為綜合搜集、判斷、分析與評估信息的能力。當前,作為高等教育需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信息素養是大學生學習發展中的必備能力,也是形成創業能力的有效支撐。在“互聯網+”商業模式不斷成熟的背景下,大學生信息素養對其創業能力的影響更為重要,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其作用機制和實際影響進行考察。通過信息素養推動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成功率,以創業帶動就業,最終促使就業結構優化和充分就業目標的全面實現。從已有文獻討論來看,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學業成績與未來職業發展有積極影響。研究認為:信息素養的提升可以顯著提高大學生數據檢索和處理能力,使分散的信息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為其在日常學習和就業選擇中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事實上,不僅是學業成績和就業決策,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形成也有重要影響。多數研究僅是從宏觀層面做出了定性的判斷,并沒有解釋信息素養是如何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相應的實證分析也較為欠缺。區別于簡單的模仿型創業,創新創業更加強調對于產品和服務的創造、市場機會的把握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直接關系到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就業崗位的創造,不僅是創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學生創業能力應該重點培養和提升的方向。本文在界定大學生信息素養概念內涵和結構的基礎上,考察了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內在作用機制,并結合調查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最后根據研究結論從信息素養方面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2信息素養的概念內涵
彼得•德魯克曾經強調,并不是市場上新創辦的企業都屬于嚴格意義上的企業家行為或者說具有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夠推動創新型產業發展,是一種具有創造性,能夠帶來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或者新商業模式的創業活動。而創新創業能力則是能夠實現這些目標的創業素質。根據劉沁玲對中國大學生初次創業活動的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可以劃分為創造性組織資源、機會創新、產品創新、團隊創新、獲得知識產權等11項指標。其中許多指標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創業者的信息素養提出了要求。作為一種技術和技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素養的內涵及有關標準也在不斷深化,不僅包括操作層面,同時還包含來自于態度和認知層面的內容。目前,信息素養主要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個模塊共同組成,通過不同的路徑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信息意識是大學生信息素養形成的前提,指的是大學生與所接觸的信息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對信息的認識、理解和需求的總和。包括對信息是否具有特殊、敏銳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和洞察力。突出的信息意識可以促使大學生持續保持對信息環境和有效信息的關注,有助于提高發現和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概率,反映在創業方面則表現為對市場盈利機會的定位和發現上。從作用機制上看,信息意識可以有效影響有關問題判斷、資源識別、科技資源敏感度等方面的能力,為創業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信息知識是指大學生個體所擁有的一切關于信息的認識、理論和方法,是構建整個信息素養體系的基礎。大學生可以根據信息知識對現有信息進行歸檔、分類、重新組織整合。改變知識結構,激活原有學科專業知識,發揮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更大效用。具體來看,信息知識包括是否能夠正確選擇和使用信息收集及相關分類的方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在創業準備過程中對已有信息的管理能力,具體可以劃分為調研實踐、數據分類整理等方面。信息技能是信息素養中的核心,也是當前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能主要包括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在大量無序的信息中辨別出所需關鍵信息,并能根據所掌握的理論、方法和工具,迅速有效地獲取、利用信息,并創造出新信息的能力。從整個創業過程來看,信息技能是保證創業活動順利開展重要的元技能,貫穿于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同時,在數據挖掘、價值發現、市場分析報告撰寫、計劃制定、產品技術信息吸收以及創造性的組織資源等方面對創業者有顯著影響。可以說,信息技能不僅是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體與核心,同時也是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基礎。信息道德作為正確使用信息的準則,著重強調合理獲取和使用資源的重要性。具體指的是在利用信息的過程中應保持的法制觀念、信息安全意識,以及對信息的判斷和評價能力。信息道德能夠引導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選擇正確的盈利模式和信息獲取方式,進一步規范可能的經營行為,客觀面對市場競爭。提高大學生對企業法律形態重要性的認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創業倫理。值得指出的是,在移動互聯終端和“互聯網+”模式不斷普及的背景下,大學生接觸信息規模十分龐大,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信息道德規范的建設速度。政府立法和社會成員意識引領都明顯滯后,使得信息道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影響程度和結果更加復雜。從已有研究的結果來看,信息素養可以從整體上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但這并不意味著信息素養的所有方面都能夠有效影響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事實上,信息素養對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影響具有針對性,且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通過實證研究,明確影響的微觀基礎,并進一步以信息素養發展為視角,探討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
3信息素養對創新創業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
3.1問卷設計與調查方法
3.1.1問卷設計根據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內在機理,信息素養涉及的調查因素為4項,創新創業能力涉及因素為16項。為了更清晰測度信息素養的四個模塊,通過不同的路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影響程度大小,在調查問卷中將信息素養四個模塊問題清晰呈現。同時,為了客觀反映被調查者的真實認識,在調查問卷中隱去創新創業能力中的具體調查要素,而是針對調查要素涉及10個問題來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問卷問題包括基本信息單選題和矩陣量表題兩類,以便更好地反映問題性質,便于被調查者回答。問卷回答采用結構化的方式。基本信息按照虛擬變量的進行設置,矩陣量表題設置5個選項,根據里克特量表的分類賦值方法,按被調查者傾向的不同程度選擇,依次設為1~5分。3.2.2問卷調查方法以廣東地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并回收問卷496份,其中有效問卷482份,有效率為97.2%。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被調查者的情況如下:男生為212人,占43.98%,女生為270人,占56.02%;理學類專業占16.6%,工學類15.56%,文史哲類11.41%,經管類52.7%;本科一年級占32.78%,本科二年級12.86%,本科三年級37.34%,本科四年級及以上17.01%。由于是自編問卷,因此有必要進行可靠性分析,通過測定信度發現,問卷的Alpha系數達到0.876,說明問卷問題對于客觀事實的反映程度較好,后續分析結果是可置信的。
3.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處理多變量數據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將眾多的原始變量表現為較少因子的線性組合,即將原始變量分解為公共因子,以少數因子來概括和揭示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從而建立起能揭示出事物之間本質關系的簡潔結構模型。信息素養主要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個模塊共同組成,通過不同的路徑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為進一步揭示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影響的內在機理,采用因子分析對其進行初步考察。根據表1KMO與Bartlett檢定顯示,KMO值達0.960,Bartlett球形檢定亦達顯著水準(近似卡方值=12201.793;自由度=595;顯著性<0.05),拒絕相關系數為0(變量相互獨立)的原假設,顯示其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并且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性。
3.3相關性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信息素養與創新創業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本文對各數據進行了加總再計算其各平均值,得出其綜合值,進行了顯著水平為0.01的雙尾檢測。信息技能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綜合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758。信息知識綜合、信息道德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之間的相關性較高,相關系數分別為0.620和0.617。信息意識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也存在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470。以上實驗數據證明,信息技能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綜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信息知識綜合、信息道德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之間也存在較強正相關關系,信息意識綜合與創新創業能力之間存在中度正相關關系。為了測度信息素養不同結構對創新創業能力影響的顯著性和影響程度,本文將利用回歸分析來進一步考察變量間的作用機制。
3.4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影響的內在機理,本文對信息素養四個模塊的綜合值與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值進行了回歸分析,以信息素養的四個模塊的綜合值以及虛擬變量“是否接受過創業相關的培訓課程”和“是否利用數據庫撰寫過課程論文”作為自變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綜合值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初步分析結果。調整后R2為0.611,方程整體顯著性小于0.05,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方程自變量對因變量有較強的解釋能力。為了考察自變量影響的顯著性和影響程度,本文對回歸模型中變量的系數和顯著性水平做了進一步分析,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模型中所有變量的VIF值均在0到10之間,變量間并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回歸模型變量系數是可置信的。另外,信息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060,顯著性水平為0.094,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查;信息知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114,顯著性水平為0.009,說明信息知識與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信息技能、信息道德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505、0.204,顯著性水平均為0.000,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信息技能、信息道德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整體上看,信息素養在特定路徑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正向的積極影響,其中信息技能的影響最為突出。
4主要結論與啟示
信息素養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研究結果表明,信息素養中的不同方面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效果和程度不盡相同。其中,信息意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當前移動互聯終端不斷普及,同時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的利用,使得多數大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意識,且相互差別并不明顯。可以說,信息意識成為了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信息素養,并不能成為影響其創業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除信息意識外,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均十分顯著,從回歸方程自變量的系數來看,信息技能的影響程度則最為突出,這也進一步說明提高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能力的必要性。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為更好地從信息素養視角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本文形成如下建議——首先,完善信息素養課程,建立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體系。雖然多數高校專業課程中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有關數據收集方法的介紹,但知識的傳授并不系統,導致學生對有關信息知識的掌握僅是流于表層,無法搭建相關知識結點的邏輯結構。因此有必要以第一課堂作為主要陣地,通過調整專業培養方案,系統開設信息素養的相關通識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并設置相應學分和考核標準。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還可以確保專業學習的效果,為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第二,發揮高校圖書館優勢,全面提升大學生信息技能。高校圖書館是學生課外學習和實踐的重要場所,也是高校信息資源的主要樞紐,各項豐富的數據資源(如開閉架藏書、電子數據庫等)更是專業學習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何科學、高效地獲取這些資源,并且能夠合理正確運用相關工具進行分析和處理,則是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也是信息素養的重要方面,對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因此,圖書館應充分結合自身優勢,發揮主體作用,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組織舉辦信息素養比賽,促進大學生信息技能進一步提升,為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提供保障。第三,加強大學生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信息倫理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市場競爭日趨加劇,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正確的信息倫理觀,具體表現在合理獲取數據、正確使用數據和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等方面。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引領方面的陣地和堡壘作用,從整體上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教育,推動正確信息倫理乃至整個價值觀、倫理觀的有效形成。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信息素養則是這一能力形成的基礎。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展針對性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充分掌握信息知識,提升信息技能,構建積極正確的信息倫理觀,推動創新創業能力形成和育人目標的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Zurkowski,P.TheInformationServic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andPriorities[Z].USNationalCommissiononLibrariesandinformationScience,1974.
[2]BayramH,ComekA.Examiningtherelationsbetweenscienceattitudes,logicalthinkingability,informationliteracyandacademicachievementthroughinternetassistedchemistryeducation[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09(1):1526-1532.
[3]文炯.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與就業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5):24-28.
[4]MohagheghzadehMS,MortazaviSMJ,GhasempourM,etal.Theimpactofcomputeran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literacyontheacademicachievementofmedicalanddentalstudentsatshiraz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J].EuropeanScientificJournal,2014,10(9):273-280.
[5]王輝.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為高校創業教育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0(S1):88-89.
[6]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劉沁玲.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3(24):66-69.
[8]吳曉偉,娜日,李丹.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能力量表設計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2):84-88.
[9]鐘志榮.地方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途徑與方法探討[J].高教探索,2011(4):138-142.
[10]路強,劉穎.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分析與培養路徑研究[J].情報科學,2013(10):109-112.
[11]沈利,李艷會.高職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報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3):114-115.
[12]楊梅.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J].現代商貿工業,2011(4):3-4.
作者:崔惠斌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