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途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途徑

        摘要:信息素養是大學生必備的基礎素質之一,目前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狀況不容樂觀。在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問題;提升途徑

        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等方面的修養與能力。信息素養主要包含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四個方面[1]。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等教育領域,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捕捉信息、判斷信息的能力,搜索、利用和開發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1信息素養的內涵及發展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2001年1月,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為世界各國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及相關的研究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2]。2013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公民的媒體與信息素養(MIL)提出了三個能力要素:一是信息獲取能力;二是信息評價能力,包括理解、批判性地分析和評估信息、媒體內容及其提供者;三是信息創建能力,包括產生新信息、媒體內容和新知識等。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信息素養的內涵[3]。2015年2月,ACRL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第四版)。該框架給出了信息素養的擴展定義:信息素養是指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組綜合能力[4]。由此可見,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重點從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參與學術活動等方面對大學生信息素養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調研的基本情況

        云南省作為我國邊疆民族地區之一,教育、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狀況與中東部及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更是難以適應全球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為了調查了解云南省高校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本課題組抽取了全省9所高校(含兩所地市高等院校)開展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涉及到有一定代表性的綜合類院校,農業、醫學、藝術類院校,高職高專院校和民辦高職本科院校。在實地調研過程中,除了座談以外,課題組主要圍繞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本次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表85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表829份,有效回收率為97.5%。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在讀學歷層次主要涉及專科學生125人和本科生691人;從學生的年級來看,一年級學生占26.3%,二年級學生約占20.3%,三年級學生占38.1%,四年級學生占15.3%;以學生所屬的專業大類統計,理學類學生占9.65%,工學類占12.06%,文史類占27.02%,醫學類占比3.38%,藝術類占29.55%,其他專業類占18.33%。

        3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問題分析

        根據調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我們認為,目前云南省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狀況良好,但總體水平不高,具體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

        3.1信息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

        信息意識是學生對信息的敏感程度,是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對信息價值的洞察力、判斷力等,更多反映的是人對信息的情感和態度[5]。通過調查,只有半數左右的學生認為信息對自身解決實際問題非常重要,仍然有8.3%的學生認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只有19.9%的學生完全了解自已的信息需求并能夠進行準確描述,仍有18.1%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僅有17.25%的學生能夠主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來看,只有74.3%的學生選擇會利用計算機網絡。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很多來自于貧困山區,受基礎教育相對薄弱和成長環境的影響,許多學生仍然習慣于從課本和圖書資料獲取信息,信息源相對較少,對信息的價值認識不足。因此,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

        3.2信息獲取能力較強,但批判性思維能力亟待提高

        經過調查統計,有超過66%的學生經常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檢索,有62.48%的學生能夠使用關鍵詞檢索,有近半數的學生經常通過圖書館對電子圖書、期刊等進行信息檢索,有71.77%的學生經常在互聯網上通過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由此說明,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較強。但是,對于所獲得的各種信息,仍然有31.48%的學生很少或從來不會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有高達47.4%的學生很少或從來不會對其要點進行歸納總結,有26.78%的學生對其能否滿足自己的學習、研究或其它信息需求不能作出準確判斷和客觀評價;有18.58%的學生認為新知識和新信息都是有用的,并表示全部接受。可以看出,許多大學生對于新知識和新信息的理解不夠深入,“拿來主義”思想較為突出,人云亦云;對于來自不同出處的信息,很少進行對比分析并有選擇性地接受;對信息的實用性和價值大小等很難做出準確判斷;較少能夠對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權威性、時效性等提出質疑,批判性思維能力亟待提高。

        3.3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強,但信息創新能力不足

        信息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多種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礎上創造出新信息的能力,能綜合各種信息的主要觀點與思想產生新信息,并將其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當中[6]。調查統計表明,有27.98%的學生幾乎或完全不能利用相關信息技術(如WORD、EXCEL等)重新整理、組織信息以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仍有20.87%的學生幾乎或完全不能綜合各種信息的主要觀點來構建自己的新知識、新概念。在黨中央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大學生的信息創新能力培養對于提高其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高校應該加強學生信息創新能力教育。

        3.4信息交流意識較強,但信息加工、利用能力需要提升

        在調查中,當問及“你經常通過哪些途徑與他人交流思想或處理你的研究成果?(可多選)”時,有49.94%的學生選擇“集體或小組討論”,有23.04%的學生選擇“在刊物上發表”,有23.04%的學生選擇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信息交流;在問及“你對相關信息進行編輯、加工處理后提交過的信息產品形式主要有?(可多選)”時,只有41.86%的學生選擇“文獻綜述”,有44.63%的學生選擇“調研報告”,有47.04%的學生選擇“學術論文”,26.78%的學生選擇“項目申請”。由此可見,在手機移動網絡和新媒體環境下,較多的學生比較愿意與他人分享所獲得的信息和知識,經常利用QQ、論壇、貼吧、手機微信等與好友交流信息。但是,大學生在信息整理、編輯加工、創造并提供相應信息產品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需要進一步提升。

        3.5信息倫理道德普遍缺失、社會責任感不強

        信息倫理道德是指在信息開發、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傳播等方面的倫理要求、道德準則和規約,包括正確合理地使用信息資源,有信息安全意識,保護知識產權,尊重個人隱私權,健康的信息消費等。從調研情況看,當前大學生中的主流是比較好的。比如,在參與網上討論時,多數學生不傳播封建迷信、邪教、淫穢、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不損害國家榮譽和集體利益及違反憲法和法律法規的信息。但是,統計發現,只有12.67%的學生完全了解知識產權和版權,仍有17.5%的學生在社交網絡中并不關注個人隱私問題;在參與網上討論時,有超過25%的學生認為“可以直接轉發別人的觀點”,仍有21.47%的學生認為發表一點不實的信息也不會有問題,有近30%的學生在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時使用臟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宣泄過自己的不滿。另外,從調研和訪談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當前高校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現象較為普遍,花費大量的課余時間玩網絡游戲、觀看影視,通過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交友、聊天等,但即使是舍友之間也較少有溝通和情感交流。這種無節制地使用網絡的過度信息消費行為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4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途徑

        4.1進一步增強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大學生除了要具備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既是時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因此,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要更加重視信息素養教育,特別是學生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

        4.2大力發揮高校圖書館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圖書館擁有文獻信息資源、信息環境和信息技術優勢,是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最佳陣地。圖書館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大學生入館教育”的機會,深入開展大學生信息意識教育;通過經常性開展電子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等專題講座或相關專題學習培訓活動,進一步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信息加工利用能力和信息創新能力。

        4.3切實加強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相關課程建設

        調研發現,目前我省高校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有一定關聯的課程大多僅限于《計算機文化基礎》公共必修課,很少專門開設《網絡信息檢索》或《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相關課程建設明顯不足。為了提升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高校需要加強相關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學校應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重點,形成分層次的信息素養教育內容體系。例如:通過相關課程建設,對一年級學生,著重培養其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規范及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對二、三年級的學生著重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加強專業類信息檢索能力培養;對大四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生,通過完成論文創作、參與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其信息分析、利用和信息加工、創新能力。

        4.4積極營造有利于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條件。學校應積極推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利用信息素養專題學習網站、微信公共平臺、校園廣播等媒介廣泛開展大學生信息知識普及和信息倫理道德教育。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學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為大學生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環境。同時,針對大學生過度信息消費和信息道德素養普遍缺失的情況,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5結束語

        總之,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只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主陣地作用,積極開展相關課程建設,努力構建良好的校園信息文化環境,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翁菊梅.大學生信息素養(第1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程萌萌,夏文菁,王嘉舟,等.全球媒體和信息素養評估框架(UNESCO)解讀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5(1):4-6.

        [3]劉彩娥,馮素潔.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解讀與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5(9):143-147.

        [4]王西鋒.地方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模式探索[J].計算機時代,2015(11):62-64.

        [5]李新松,張煥.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信息能力的現狀分析[J].現代情報,2013,13(3):61-65.

        [6]胡英俊.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與培養途徑探究[J].陜西教育,2013(1):152-153.

        作者:王鳳軍 單位:云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 曰韩国产欧美另类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