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現狀及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調整后鄉鎮財政的變化
(1)稅種及稅收范圍變化較大。在現行的財政體制之下,除契稅、耕地占用稅以外,其他區級稅收的稅種都包括在鎮級稅收范圍內。并且除了煙草、金融、電力和其他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和項目之外,鎮屬轄區內的所有企業稅收均由鎮級政府負責。
(2)稅收分成比例變化較大。在現行財政體制下,鎮級政府分享區級財政收入的比例有所提高。
(3)專項轉移支付補助。將各鎮的農村稅費改革補助教育費附加補助等補助統一納入支出預算,不再單獨進行審核,大大簡化了年終審核的流程。
(4)超收后分成情況不同。不同于以前將超收收入全部歸入鎮政府,現行財政體制將超收收入調整為區,鎮政府按11比例分成。可以看出,財政體制改革后鄉鎮政府稅收范圍有所擴大,稅收分成比例提高,補助審核直接算入預算,這一系列措施都有利于鄉鎮政府的財政積累,鄉鎮政府財政沉淀理論上將進一步擴大。
二、當前鄉鎮財政存在的問題
(1)財政收入增長有限,財政沉淀并不明顯。現行財政體制雖然增加了鎮級政府稅收稅種,提高了稅收分成比例,但是出于國家宏觀政策調控,許多城鎮實行退二進三政策,搬離了某些污染重、能源消耗大的第二產業企業,加之重點企業引進項目實際仍歸區政府主管,鎮級政府招商引資的規模有限,原有稅種稅收來源大大降低。增加的稅收項目并不能很好補充原有稅種的縮減,導致鎮級政府財政增長乏力,并不能達到預期的財政沉淀效果。而指標的要求又迫使鄉鎮政府想盡辦法增加稅收,難免導致一些掛賬買稅或非法增稅等事件發生,反而對鄉鎮經濟的增長帶來了副作用。
(2)鄉鎮政府機構臃腫,人員編制支出居高不下。大多數鄉鎮政府仍然殘留有計劃經濟的思想,沒有打破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下的競爭上崗機制推行不徹底,導致很多鄉鎮政府仍然供養著大量無所事事的人員,使得鄉鎮政府機構臃腫,在人員編制上的支出長期居高不下。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單位體制改革仍未在鎮級政府中廣泛推行,管理方式仍然落后。上級設立行政機構,下級就相應增設對應的服務機構,長此以往就出現增設多余的部門,導致一大批人員無所事事。而鄉鎮政府中人情政治的現象往往更為嚴重,這也導致政府機構招收大量的專業技能缺乏的人員,從而導致機構膨脹。
(3)鄉鎮企業發展乏力,債務向鄉鎮政府轉移。鄉鎮企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鄉鎮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鄉鎮企業一方面給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一方面又極大促進了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市場經濟體制下鄉鎮經濟發展的極大助力。但是鄉鎮企業的運行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往往由鄉鎮政府從預算中直接撥款或者以政府信譽擔保向銀行貸款。然而,很多鄉鎮企業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或不符合市場要求,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并沒有創造很大的效益,更有因運營不善面臨倒閉的狀況。而這些企業倒閉所造成的巨額債務只能由鎮級政府承擔,給鎮級政府的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三、走出財政困境的對策
(1)改革分稅制度,合理增加鄉鎮政府稅收收入。國家在進行農業稅費改革的同時,可以分撥一部分其他稅種的財政收入作為鄉鎮政府的財政補貼,進一步加大在稅收分成比例上的改革,增加鄉鎮政府財政收入,解決財政困境。同時國家應該采取一系列的獎勵,鼓勵鄉鎮政府合理合法地創造稅源,改革鄉鎮政府的財政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增加鄉鎮政府財政收入。可以將本地城鎮的財政權力進一步下放到地方,同時完善區政府對鄉鎮政府的監督機制,鼓勵鄉鎮政府最大程度地利用財政自主權合法合理創造稅收,從根本上杜絕鄉鎮政府等靠要的計劃經濟思想,全面推進市場經濟下的財政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避免鄉鎮政府濫用財政資金,減少財政支出,加快鄉鎮政府的財政沉淀。很多鄉鎮政府對財政的管理力度不夠,沒有建立完善的預算機制和預算控制機制,存在著財政支出隨意性大、支出不合理的問題。加強在財政預算上的管理,用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監督財政資金的來源,去向以及使用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政府財政的濫用,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解決鄉鎮政府的財政問題。
(2)進行鎮級政府優化重組,精簡體制。推行科學的內部控制理論,在鄉鎮政府中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進行政府機構重組,撤銷不必要的機構,對在崗員工進行專業水平測試,辭退不合格的員工,精簡政府體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減少在人員編制上的支出。對設置的崗位實行競爭上崗機制,對員工進行績效考評,杜絕政府機構員工吃大鍋飯的現象,也避免了出現人情政治的狀況導致機關臃腫。對于下崗人員,積極對他們進行再就業培訓,大力發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加就業崗位,同時鼓勵個體經營,從政策上給予優惠,不僅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也解決了大量下崗員工的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穩定發展。
(3)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推行鄉鎮企業改革。鄉鎮經濟基礎不雄厚常常導致稅收減少,鄉鎮政府財政資金不足。因地制宜的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合理引進適合當地的企業和技術,或者組織專項資金扶持當地企業發展,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才是解決鄉鎮政府財政緊缺的根本方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改變以往犧牲農民利益支持第二產業發展的狀況,轉而利用工業發展來扶持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普及農業技術知識,發展農副產業,增加農民的收入渠道,使農村經濟進入新的階段,為鄉鎮政府創造新的財政來源。對于經營不善的鄉鎮企業,推動企業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企業管理,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于不適合當地的鄉鎮企業要立即下馬,將資金投入在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其他領域。對于破產負債的企業及時進行資產凍結,通過拍賣企業名下的不定產來償還政府欠下的債務。對于政府資金支持的企業一定要嚴格的進行審查,避免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同時對其經營狀況要進行及時的考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及時下馬無法盈利的項目,把財政損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作者:申妍皎 單位:宜興市新莊街道財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