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文化背景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時展的影響下,高校越來越趨向于培養(yǎng)社會需求型人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高校也隨著時代的需求在開設新的課程,內蒙古民族大學自前幾年開始招收設計類的蒙班學生,但是蒙古族與漢族學生不管是在傳統文化上,還是在受教育側重點上都存在著些許差異,這就對這些蒙古族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學成果、以及教學評價等存在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當班級的學生存在不同的文化信仰時,怎樣在尊重其文化的前提下,又要將所教的知識傳達準確,特別是要做好他們的學習教育工作,這就需要尋求更好更快的教育教學方案,共建和諧穩(wěn)定的大學校園。
1.藝術設計以文化為背景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建立在文化的背景之上的,都是以文化作為底蘊而滋生的,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這其中蒙古族文化也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設計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學科,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在一起的一門實用主義學科。在當今的國際藝術教育大背景中,藝術設計教育就不等于往常意義上的畫畫和設計。藝術設計雖然是實用藝術,但是也是需要文化來作為依托的,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因為從小接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導致文化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蒙古族地區(qū),蒙古族文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其文化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已經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人們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那么針對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藝術類教育,必須要先了解并符合他們的民族文化心理。內蒙古地區(qū)的情況和教學實際,應以素質教育原理為主導,因材施教,開展各種類型的教學實踐活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要帶領學生多聽講座,多參加藝術設計類的展覽,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將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藝術設計與當代的潮流設計聯系起來,繼承傳統藝術的同時再加入新鮮的設計元素。
2.內蒙古地區(qū)藝術設計教育的優(yōu)劣勢比較
我們都知道,經濟的發(fā)展影響著藝術的發(fā)展,也為藝術起到了墊腳石的作用,但是卻不與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能力成正比。我們內蒙古地區(qū)是中國發(fā)展比較落后、比較緩慢的一個地區(qū),雖然藝術設計是一門比較注重創(chuàng)意、走在時代尖端的一門專業(yè),但是我們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有著自己的藝術底蘊與基礎,這些都是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意里面所必不可少的元素,舊元素新組合的方式會為設計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總體來說,少數民族地區(qū)在藝術造詣上有著以下幾點優(yōu)勢:1.實用性突出;2.民族特點鮮明;3.制作材料多樣;4.傳承歷史悠久;5.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性和多樣性。但是同樣,在發(fā)展藝術設計教育上,我們內蒙古地區(qū)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課程設置與授課內容脫節(jié),很多的蒙授學生都有著較好的美術基礎,但是對于設計的理解能力還很欠缺,特別是在缺少蒙語授課教師的情況下,所以很多時候要從最基礎的方面做起。再如,教學方法上片面強調知識技能,手法既概化又單調,忽視了開發(fā)學生們的潛能,藝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較差。這和地區(qū)偏遠,接觸前沿信息延遲,而且和藝術設計有關的公司較少,即使有規(guī)模也不夠大,這些都有一定關系。所以我們應該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學科,建立適合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藝術設計教育評價體系,合理利用各種設計資源,因地制宜,切實根據內蒙古地區(qū)的設計教育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地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突出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專業(yè)優(yōu)勢,制定適應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學方案,并且將科研與社會實踐相聯系起來,從而建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少數民族的教學模式,帶動我們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藝術設計的發(fā)展。
3.內蒙古民族文化下的藝術設計與當代世界的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
隨著教育體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內蒙古地區(qū)的藝術設計類教育也日漸規(guī)范化。但是藝術設計是一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的學科,應該走在時代的尖端,緊跟時代的步伐,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在緊跟時代的前提下,還要多注重本土文化的影響,如果利用得當,這些傳統文化會在藝術設計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內蒙古地區(qū)的高校藝術設計類教育中,把很多藝術設計類的必修課也列為自己的必修課,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卻很少有利用自己的傳統文化作為課程元素的,培養(yǎng)出的學生大部分都只會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很多學生都認為只有最現代的、最流行的、最耀眼的那些當代設計才是最好的,卻忽略了自己民族的藝術瑰寶。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藝術它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不管是民族的還是世界的,都是屬于我們人類的寶貴財產。每一個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帶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風貌。少數民族在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文化的同時還要繼承和發(fā)展自己的文化,尤其應該體現在高校教育當中,教師的作用無疑是很大的,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對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弘揚傳統文化。教師的任務是將所要傳達的知識傳達準確的前提下,還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地區(qū)的區(qū)域性特點來尋求更適合的教育方式。藝術設計教育必然是要以文化來作為底蘊而進行教學的。怎樣使少數民族地區(qū)藝術設計教育更符合當展又不丟失本土特色,正確樹立辦學思路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楊薏.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J].包裝工程,2006(4).
[2]劉玉立.高校人文藝術素質教育現狀與研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
[3]郭聲鍵.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金銀.設計藝術學科的交叉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作者:趙澈麗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