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好萊塢電影現實主義影視美學審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形勢下,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已成為時代潮流,在實施電影創作的過程中,提倡以現實為出發點,深入理解電影美學,挖掘其中的優勢性。好萊塢電影在國際電影界占據著霸主的地位,只有合理的解析好萊塢電影與現實主義電影在創作觀念之間的差異,才可以在本土的基礎上,擴張電影主題思路,為我國本土電影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準備。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并以好萊塢電影為基礎,對現實主義影視美學實施再審視。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現實主義;影視美學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延伸,尤其是“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之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往來開始更加頻繁。尤其是文化領域,國外電影開始潛移默化的進入我國的市場,促進了本土電影的進一步延伸。在某種程度上,我國的電影進入了低迷的階段,本土化的電影市場范圍開始縮減。固步自封的情況下,是不利于本民族文化有效傳播的[1]。在好萊塢電影發展形勢下,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發生了碰撞。“現實主義電影美學”一直沒能被市場所接受,想要使中國電影重新輝煌起來,就需要秉承科學發展的主要思想,在理性的視角下,重新審視我國電影業現實主義影視美學。保持可持續的發展動力,探究強烈現實主義,分析其中的問題,并結合問題,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措施,鑒于此,中國電影將如何走出瓶頸期?如何既要堅持實主義電影美學又迎合市場的需要?好萊塢電影的現實主義影視美學將如何重新審視?就成為了目前形勢下需要探究的主要內容。
二、好萊塢電影的現實主義影視美學再審視
(一)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再審視從現實的角度看,最為流行的方式就是羅曼蒂克的建設需求和自然的發展需要,在不同的視角下,創作的原則和創作的方式是一樣的。從原則上看,主要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關注社會的主要話題,分析其中存在的分歧,保持合理的話題建設[2]。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容易出現摩擦和分歧,可以在不一樣的角度上,披露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是贊同,也可以是批判,但是都需要在真實的寫照中,給大眾帶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好萊塢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視角看,《x戰警》等電影都是以未來人物為基礎,賦予其超人類的能力,并負擔了保家衛國的重任。其次,從本質上看,現實主義電影和劇情電影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加傾向的是電影的劇情,后者更加傾向的是故事和抒情。例如:王家衛導演的電影《2046》與《千禧曼波》兩者都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保持很好的詮釋現實當中的生活,并且有效的記錄下來[3]。這兩個對比中,現實主義的基調相差無幾,但是性質不盡相同。前者更加傾向的是真實論,后者更加傾向的是實際生活的記錄。后者屬于敘事的電影基調,在沖突中表現現實。然后,寫實與現實主義電影,都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從現實主義角度看,會以現實為基礎,保持整體的發展格局,保持很好的建設性基礎,在不加裝飾的情況下,感知到真實的畫面,保持有效的藝術感。最后,現實主義電影美學和好萊塢電影之間都處于主流的狀態。例如:《十二怒漢》就是在真實的法律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延伸的[4]。此時,我國也可以在主流的市場中,使用好萊塢電影,詮釋現實主義的利弊,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現實主義電影表達方式的再審視從技術主義電影的角度看,需要在情節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受眾者,保持合理的發展路徑,分析現實中存在的震撼部分,探究其中的現實生活。首先,現實主義電影美學是在小眾的基礎上,保持市場的規范性的。但是,好萊塢的電影美學是在大眾需求的基礎上,保持較強的商業價值和娛樂價值的。其次,可以在現實主義電影美學的視野下,保持一定的“真實”與擴展性。之后,可以看到現實主義電影美學需要保持真實的生活基礎,并在生活的基礎上,分析敘事性的故事情節,保持很好的生活建設。接下來,對于現實主義電影美學來說,與其他的類型的電影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習慣,雖然每一個電影都存在屬于自己的語言符號,都體現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性,但是使用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5]。例如:《速度與激情》的幾部,雖然橫跨的時間較長,但是基本的模式都大同小異。最后,現實主義電影美學在類型上,主要讓人回味的就是故事的情節,更加傾向的就是感官上的沖擊性。從好萊塢的視野下看,好萊塢屬于世界的,并且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里不斷的盛行。對于一些模仿好萊塢的電影來說,并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不是處于曇花一現的境地,就是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很少提起了。在潮流的基礎上,好萊塢一直都是走在時尚的最前沿,現實主義電影美學也需要在感官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思考。例如:《風云》的系列電影中,就使用了強大的特效,展現了宏偉的場面[6]。但是,所表達的內容相對比較的單一。更加傾向視覺上的沖擊,忽視了思想的震撼,那么電影的價值與內涵就無法得到有效的體現。
(三)現實主義電影的受眾在現實的生活中,現實主義影片存在的類型較多。第一,屬于純“賺錢”類型的電影,此種電影體現了很強的商業性價值。例如:《無間道》就是在人物的基礎上來支撐票房的。但是,這一系列的電影,在拍攝的思想與方法上都是大同小異。第二,屬于純現實主義類型的電影。例如:《兩個人的車站》和《鄉村女教師》等,此種類型都是在前蘇聯的背景下,分析輝煌時期中,簡單的故事情節,保持科學的發展動力。再例如:導演張藝謀的《活著》等都是在文藝風格的基礎上,將現實主義的形式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第三,屬于純美學創作作品的類型。也就是說,需要在唯美主義的基礎上,單純的追求其中所包含的藝術標準。例如:《第一滴血》屬于好萊塢電影,在這里主要就是使用極端的方式,將人物的形象表達出來[7]。不僅展現了大家對戰爭的思考,也表達了大家對戰爭的厭惡。第四,屬于現實主義電影。此種類型的電影是在小眾化的基礎上保持有效的商業價值。例如:《布拉格戀人》,就是體現了對生命的反抗,表達了奮斗的思想情懷。再例如:《搭錯車》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抒發了生活之間的矛盾。以歌劇的方式,深化思想,加大基礎建設,滿足現代化的發展路徑,體現了臺灣的政治性問題。在《搭錯車》當中,并沒有非要區分出到底是現實主義電影,還是寫實主義電影,不管問題如何,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覺。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好萊塢電影的大眾審美下,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現實主義電影美學”。此時,小眾化的電影也需要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優化,結合市場的發展需求,分析“現實主義電影美學”的本質。將電影與現實的生活相互融合起來,保持人物的有效刻畫,保持原汁原味的發展事態。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靈魂的時候,不可以肆意的擴大內容和價值,需要在真實的基礎上統籌發展,加大基礎建設,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此來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王緗意.創新與傳承:當代世界青年電影發展的美學和文化趨向——北京電影學院第十三屆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學術研討會綜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4(06):37-46.
[2]郁冰清.生命與現實的強音對話——評影片《我不是藥神》的現實主義審美特征和社會價值[J].劇影月報,2019(03):4-8.
[3]孫海龍.符碼化與景觀生產——東北鄉村喜劇的偽現實主義特點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04):130-136.
[4]李彥蒂,梅一楠.近年現實主義電影中“人設”對主題表達的構思[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3):32+34.
[5]苗雨,鄧涵予.現實主義文藝思想下《我不是藥神》的國家“在場”[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5):164-165.
[6]陳婷.“變形”記:中國早期現實主義紀錄影像的意義重構(1920—1949年)[J].新聞大學,2020(05):34-44+126.
[7]謝建華,陳佑松,黃穎,黎明,穆童.中國電影的現實縱深:寫實、擬實還是現實主義[J].藝術廣角,2019(01):12-21.
作者:王嘉瑜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