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B民族大學為例,首先分析了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背景,然后提出了民族大學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包括翻轉課堂設計的核心要素;翻轉課堂實施的主要模式;翻轉課堂課后反思,最后對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
一、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背景
我們選取的B民族大學是一所年輕的民族高校,其在校生來源廣、民族多、學習基礎差異大。該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主要面向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專業學生開設,屬于專業必修課,課程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共16周32課時,修完該課程可獲2學分,結課采取開卷筆試的方式。授課教師情況。B民族大學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的授課教師是兩位女教師,她們長期承擔該課程教學任務,了解學生情況,熟悉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之所以嘗試探索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一方面基于對該教學理念與模式的了解,另一方面基于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效果不佳的現實困境。在實施之前,任課教師之間進行了教學專題、翻轉內容與方式等的專題研討,并結合以往教學經驗進行了學情分析。教學內容與方法分析。我們將“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專題,根據不同專題設計了“教師講授+提問答疑”“預習分享+提問答疑+內容小結”“語音/視頻學習+個別輔導答疑+內容梳理與小結+聯系拓展”等可供選擇的翻轉課堂方式。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先進行個別章節內容的翻轉課堂,逐步嘗試基于此的“半翻轉課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后實現課堂全翻轉。學生學情分析。在開始教學任務之前,筆者與學生所在學院輔導員進行了交流,并在授課伊始通過發放與回收小紙條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訴求、教學需求等。從收集到的學生反饋信息來看,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班班額較大,有119人,上課時間為上午10:00~11:40;舞蹈學專業教學班班額小,有32人,上課時間為下午13:30~15:10。兩個教學班大部分學生習慣上課聽教師講,課下自學僅能夠完成課堂布置需上交的作業,其學習訴求是獲得學分并助力教師資格考試,希望教師教學以趣味性為主。
二、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
翻轉課堂的實施是翻轉課堂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相關研究和應用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分析了B民族大學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的師資、內容和學生的基礎上,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具體體現在課前教學設計、課堂實施、課后調整三個方面。
(一)翻轉課堂設計的核心要素:學習活動
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需要建立在設計良好的學習活動基礎之上[2]111。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以小組學習活動為主,如何促進師生的良好互動和學生有意義的深度學習至關重要。對教師而言,一方面,要以問題為引導,通過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課前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線上、線下學習環境的創設,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結合“教育學”課程的內容安排,教師在第三周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專題“教育的形態與功能”,并提前告知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完成教師布置的自學任務。教師課前布置的自學任務主要有閱讀參考書目中的相關章節內容、聽教師5分鐘語音微課堂、觀看5分鐘教學微視頻、思考并回答自學問題;課堂主要進行問題答疑及教學內容梳理。針對“教育形態”的課堂教學,教師設計了自學問題討論交流、小組分享觀點、答問與提問、教學內容梳理與小結四個主要環節;針對“教育功能”的課堂教學,教師設計了自學問題答問、小組交流與分享、提問與答疑、教學內容梳理與案例討論分析五個主要環節。
(二)翻轉課堂實施的主要模式: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型翻轉課堂是我們對于該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的定位,是以探究性學習的形式展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97。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育問題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培養其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課堂探究的關鍵在于確定問題,主要包括課前疑難問題和課堂提問。我們在兩個教學班“教育形態”教學過程中發現,雖然教師課前強調需要進行課前自學,但大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課前自學,在討論交流、小組分享觀點與提問過程中出現不參與、不討論的問題,學生普遍表示太忙沒時間查資料,部分進行課前自學的學生僅限于了解內容框架,經驗性的回答自學問題,缺乏教育學語言的運用,且存在無疑問、不會提問的情況。基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課前自學調整為課堂導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快速查閱資料并進行分享,在學生發言后進行內容梳理,師生對內容進行小結。與課前教學設計相比,答問與提問環節效果不佳,學生答問流于日常缺乏學科語言,提問成了教師的任務,學生處于失語狀態;教學時間有延長;學生參與討論及師生互動方面略顯被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在兩個教學班“教育功能”教學過程中,兩個班均出現了提問與答疑環節虛設的情況,學生無疑問、不發問,教師只能改變策略,通過提問和隨機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并參與其小組討論,幫助他們梳理問題,培養其問題意識。課間與學生交流發現,該專業大部分學生重視專業課學習,偏愛技能學習與訓練,排斥理論學習,尚未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他們不喜歡教師講授,又習慣于教師講授;他們喜歡小組討論,又習慣于討論后的沉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并且梳理學習主體的意識成為翻轉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三)翻轉課堂課后反思: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翻轉課堂實質上是一種基于多元教學方式探索的教育理念變革,需要教師在“目中有人”的前提下落實“以人為本”,發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改變教師課堂唱獨角戲的狀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激情,由教師“獨唱”到師生“對歌”,構建師生互動對話的課堂;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并提出問題,師生共奏和諧樂章。在課前設計和課程實施后,我們進行討論交流,一致認為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讓學生變成課堂學習的行為主體?教師如何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將課堂注意力轉移到學生和學習身上?隨后的教學內容進行過程中,我們從“把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出發,嘗試以問題探究為翻轉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翻轉課堂的主要教學方式,采用以下三種方式。第一,采取“課堂任務驅動+學生小組研討+分享總結點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的學習與研討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這在“教師與學生”這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播放與課程相關的微視頻,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學生及師生關系。在討論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主動發言,總結和點評時教師也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高。第二,采取課下小組合作進行“教育話題”選擇、準備,課堂進行匯報、分享的方式,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專業,分享教育熱點、教育著作、教育影視作品……小組匯報或展示的方式可自行設計,匯報加評析時間10分鐘,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教育學的思維去分析教育實踐問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小組合作準備的農村教育、家庭教育、校園霸凌等內容引起了關注與討論,展示的方式除采用PPT講解外,還有小品、系列直播“開講啦”、走進直播間談教育等方式。第三,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自學+實踐作業”的方式,如針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施”這部分內容,教師梳理教學理論內容,進行精講,學生自學教學實施內容,并結合專業撰寫教學設計或教案在課堂進行說課或講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在舞蹈學專業教學班引導學生課堂討論完成教學設計或教案并現場展示,效果相對較好,但在音樂學專業教學班中因班額大、耗時久難以實施,轉而實行課下完成教學設計或教案并在課堂展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復制下載現象普遍。基于此,在這章內容結束前,教師就教學設計與教案撰寫的要求與學生進行分享,并結合學生專業展示優秀教案供學生借鑒。
三、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的思考
結合B民族大學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及一學期“教育學”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我們認為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可嘗試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但考慮到教學內容及學生現狀,需要從實施主體理念及方式、學習主體的認知與態度出發,探索適宜的翻轉課堂方式。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實施主體是教師,其教育理念與思維的翻轉是關鍵。在信息時代,高校教師不僅要在思想上實現由“教書匠”到“領航人”的轉變,更應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好,不僅要強化知識的學習和傳授,扮演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還應多渠道了解學生的需求并設計與組織好教育活動,扮演好“組織、引導、引領”的角色,發揮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作用。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興趣較低,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再結合視頻、討論、案例等將其心留在課堂,使其逐漸發揮學習主體的功能,助力實現培養和鼓勵創造性的大學本科教育———使學生能夠在一生中繼續開發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及擁有內在動力一直學習下去的能力,目的是獲得學習過程中內在的獎勵和愉悅[3]233。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其對課程的認知與態度決定著參與狀況。翻轉課堂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將課堂注意力從老師轉移到學生和學習身上[4]。課堂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成為自主、自立、自律的學習者為目標,正視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低興趣,了解他們喜歡的表達方式與擅長的學習方式,關注其發展與學習。可以說,探索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不僅強調教師轉變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介入和引導來促進藝術類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正確對待理論知識學習,加強同伴間合作交流,提升其學習能力,真正實現“學習不依賴于施教,而依賴于學習者自我激勵的好奇心和自動開始的行動”[3]263。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應采取漸進方式,由“課上半翻轉”向“課上、課下全翻轉”過渡,根據教學內容、班額、上課時段靈活設計課堂翻轉,引導藝術類大學生參與課堂、培養學習意識與思考能力。皮亞杰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塑造能夠做全新事情之人,而不僅僅是重復前任做過的事情之人;應該是塑造具有創造力和擅長發明之人,應該是塑造具有批判能力的發現者,可以證實而不是全盤接受給他們提供的東西。”我們希望藝術類大學生目前這種“依賴施教又討厭施教”的狀況得到改善,在課堂上能夠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變得“樂學且會學”。
四、結語
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探索,不僅是我們對自身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思考,也是我們對民族高校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理論學習有效路徑的探索,我們相信適宜教學方式的探索終將推動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變革,促進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43.
[2]王奕標.透視翻轉課堂: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教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97,111.
[3]阿克夫,格林伯格.翻轉式學習:21世紀學習的革命[M].楊彩霞,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船板社,2014:233,263.
[4]伯格曼,薩姆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宋偉,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27.
作者:譚月娥 單位:北方民族大學